而他們當中也有比較榮幸的人,比如慶豐、載銓、奕劻等人,慶豐現在改名叫蕭慶豐,被西王賜賚國姓,同時榮升為一等昭信侯。載銓改姓艾,被封為三等順義侯,奕劻也改姓艾,是一等歸寧伯。他們三個就如同當年滿清入關之時投奔滿清的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明朝貳臣一樣,成為了徹頭徹尾的滿奸,他們靠著告發、發掘滿人權貴們的財物得以起家,他們靠著毒害他們的同胞得以保滿身家財產,他們靠著出售滿清最後一點莊嚴得以成為新朝建立的表率。
統統彷彿就是那麼的順理成章,蕭雲貴隻是把滿洲貴族們的式微提早了二十年罷了,全部春暖花開的季候裡,對於都城的滿人權貴們來講則是非常的煎熬,他們遷出了耐久居住的貴爵府邸,隨身照顧少量的隨身物品和幾兩銀子,這些就是他們的全數財物了,每人三十畝的田產對於他們來講毫偶然義,因為他們身驕肉貴底子不會去耕作,很快這些地步將會被他們賣掉,而采辦這些地盤的隻會是承平天國當局。滿人的地盤都是以國有地盤的情勢分派出去的,嚴禁買賣和贖抵,蕭雲貴將國度的財產增加到了一個驚人的數量級,而他的行動被不明以是的世人們指責為新天子大量停止皇傢俬家圈地行動,不過厥後這些地盤上產生的財產所收繳的賦稅都返國庫統統,這類說法才垂垂止住。
事情的生長公然如同蕭雲貴預感的那樣,北都城內數萬滿洲貴族們的確非常不滿西王的三條諭旨,他們謝斷交出財產,但因為已經冇有了權力和軍事保障,他們的財產、房產和田產在很短的時候內就被承平軍收了歸去。承平軍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保障,毫不包涵的彈壓了一多量的滿人貴族們。
而那些費事的滿人旗丁旗戶們則是歡迎這個諭旨的,就比如慶豐府內為數浩繁的奴婢們,他們幾代人都是慶豐家屬的包衣主子。家道並不敷裕,在諭旨下達以後,他們開端分到了財帛、房產和田產。看到昔日的主子爺們落魄得誌,常日裡對他們頤指氣使的吵架不複存在以後,這些包衣主子們第一次感遭到了安閒為人的好處。
蕭雲貴看著慶豐分開時那漠落的背影,心底裡感到了一絲利落,他一向耿耿於懷汗青上清朝滅亡以後,民國對待滿洲貴族們實在是過分優厚,固然民國當局也停了滿洲貴族們的祿米、銀兩,但他們世代併吞的國度田產、財產、房產卻得以儲存,在民國以後的二十年時候裡,這些滿人貴族們坐吃山空,將祖宗堆集下來的財產華侈一空,最後還是成了布衣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