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對於此次“回孃家”,嘴上不說,內心非常歡暢。屈指算來,她離家已經有小半年,固然之前的她也常常會一年不回家,但定下婚約以後,反而更加馳念阿誰從小長大的處所。
此次遼東之行,便是他收回拳頭的過程。
當年張肅卿活著的時候,災荒亂民已經初見端倪:“不幸邊地久旱四載,顆粒無收,京、民二運轉輸不繼,饑軍饑民強半從賊,遂難清算。”
李玄都和秦素分開秦州以後,進入中州,繼而再從中州去晉州,終究過渝關,到達遼東的幽州。
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北
張肅卿向穆宗天子諫言:“蓋解而散,散而複聚,猶弗散也。必實實施助,使之餬口有資,而後謂之真閉幕。閉幕以後尚須安插,必實實授予牛種,使之歸農複業,而後謂之真安插。如是則賊有生之樂,無死之心,自必帖然就撫。撫局既定,剿局亦終。”
李玄都之以是不對秦素提及,倒不是信不過秦素,而是不想讓秦素擺佈難堪。說到底,趙政隻是“掌櫃”,秦清纔是背後的“店主”。如果趙政能夠讓李玄都對勁,那麼李玄都就當冇有這麼一回事。如果趙政不能讓李玄都對勁,那麼再說也不遲。
官軍剿匪,遭殃的是淺顯百姓,先是流民亂匪劫奪一遍,接著就是剿匪的官軍再劫奪一遍,如此一來,本來還能勉強保持的百姓也冇了生存,不得不插手流民的步隊,使得流民一再強大,反而是越剿越多,剿不堪剿。
當年李玄都去西北的時候,恰是西北最為艱钜慘痛的時候,直接讓李玄都見地了一番人間煉獄的氣象。與李玄都所見比擬,甚麼江湖廝殺,都成了微不敷道的小場麵,便是疆場廝殺也遠遠不如。當時候的李玄都還很年青,冇有經曆過大風大浪,內心難以接受,由此導致了李玄都設法上的底子竄改。他發誓要竄改這個局麵,先是投奔張肅卿,以張肅卿為師,張肅卿身後,人亡政息,他乾脆直接親身上陣。
到了現在,跟著宋政和張靜沉敗亡,李玄都已經勢大難製,轉守為攻,開端摸索帝京的真假,惹得太後謝雉不得不暗中遣人乞降。李玄都冒充承諾下來,實為緩兵之計,為他的遼東之行留出充足的時候。
如此各種,終究也隻能化作一聲感喟。
不過秦素不曉得的是,李玄都另有一個冇有對任何人提及的動機,他想要好都雅看趙政和秦清治下的遼東,他不但願顛覆了大魏以後,又迎來了彆的一個大魏,如果趙政果然如傳聞中那般在朝有方,那他便能夠放下最後的疑慮,儘力支撐遼東。如果趙政治下的遼東名不副實,他仍會進京,不過會有所儲存,另謀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