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孝而不順[第1頁/共3頁]

天寶二年以後,他被二師兄帶回師門,先是養傷,然後是修心養性,外加深思,中間隻分開了師門一次,從張鸞山手中接回張白月的骨灰,然後前去劍秀山將其安葬,在其他的時候中,他就像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墨客,雖說秀纔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可李玄都手裡的“書”可都是師門給的,想要他曉得甚麼,不想讓他曉得甚麼,“書”上該寫甚麼,不該寫甚麼,都是師門決定的,那麼李玄都對於很多事情並不知情,也就在道理當中了。

勝負從不在大要,有些人贏了麵子輸了裡子,就隻能封山,有些人輸了麵子又輸了裡子,就隻能閉寺,而有些人輸了麵子卻贏了裡子,那麼便是不堪而勝。

從最後的張鸞山相托救人,到玉清寧在承平堆棧中用心相讓,再有宮官在安然縣城中見他,厥後的顏飛卿在風雷派脫手互助,以及玉清寧在龍門府奉上“五炁真丹”的丹方,然後是在關雀堆棧中與蘇雲媗會晤,直到現在還是在關雀堆棧中與這位“金身羅漢”扳談。

悟真微微一笑:“自當如此。”

李玄都望著老衲,明知故問道:“那大師的意義是?”

李玄都聞言不由苦笑道:“不瞞大師,鄙人不但曉得此事,並且還與我那師妹較量了一場。”

悟真輕歎一聲道:“既然李公子已經曉得了此事,那麼以李公子之見,這僅僅是令妹的一人之行動,還是貴宗的一宗之行動?”

第四十九章 孝而不順

李玄都沉吟了半晌,輕聲道:“受人之恩,必當以報。天下大義,匹夫有責。既然大師已經如此說了,那我自當儘微薄之力。隻是當下這個時候,卻還是要以對於皂閣宗為重,不知大師覺得然否?”

有些事情,非論對錯,隻論成敗。

果不其然,悟真聞言後微微一笑:“師父師父,為師為父,一宗以內,師父和弟子,既是君臣,又是父子,偶然候最親的並不是父子,而是師徒。兒子將父母之恩視為理所當然,弟子將師父之恩視為酬謝。可酬謝師恩,就萬不成置師父於不義地步,這也就是李公子方纔所說的孝而不順。既然孝而不順,又何來‘不敢聞師之過’一說?不聞師父之過,如何直言抗爭?不直言抗爭,豈不是要將師父置於不義地步當中?”

有些事情,是李玄都不肯沉思,而不是他猜不出來。

以他對陸雁冰的體味,她固然有些野心,但千萬不敢違逆師父,那麼她搖身一變成為青鸞衛的三大右都督之一,此事就非常玩味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