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事理來講,標兵應分離行動,可此時因為遼東雄師正處於追擊反攻的階段,秦襄便將這些精銳標兵整編成數支百餘人的精銳遊騎,銜尾於金帳雄師身後,如附骨之疽。讓金帳雄師苦不堪言,故意剿除這些精銳馬隊,卻要被遲延法度,被遼東騎軍追上,如果不管,又喪失不竭,積少成多之下,也非常肉疼。
三眼銃在大魏軍中非常常見,缺點是射程近,比不了弓弩,並且裝填速率太慢。不過這些年來已經被改進,在三眼銃內增加火石,隻要以撞針叩擊火石便可,不必再燃燒火繩,再加上三眼銃本身重量不輕,又是精鐵所製,在近戰中完整能夠當作錘來用,一錘下去,腦漿迸濺,近間隔射擊彈丸,射程遠近倒是無關緊急了,乃是第一等的近戰利器。隻是因為造價不菲,稍有不慎便是炸膛的傷害,不能如刀劍普通粗製劣造,以是不能大範圍裝備軍中,隻供精銳騎軍利用。
想來想去,李玄都還是更偏向於後者。
不過李玄都心中明白,除了因為王庭內部的確出了變故的啟事以外,寧憶決計束縛鬍匪也是此中一個啟事。畢竟老汗身材欠佳乃是絕密,就算是趙政這邊,也是通過秦襄的軍報,以及王庭暗子通報回的動靜,模糊猜測出來,並無實據,以是李玄都纔要親身走上一趟金帳王庭。
比來一次草原南下篡奪天下,是大晉末年,不過十餘年擺佈,隨後就是大魏太祖天子起於亂世當中,擯除金帳雄師,建立大魏。厥後太祖天子和太宗天子又幾次北伐,逼得金帳汗國數次遷徙王庭,最為凶惡的一次,隻剩下汗王等數十騎逃脫,大魏俘獲閼氏、那顏、貴婦數百人。不過這也是中原人的最後幾次大勝。再今後,大魏太祖、太宗二帝在草原設立的各個衛所、都司都被一一燒燬。大魏初年初封略,東起遼東,西據崑崙,南包嶺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裡,南北一萬零九百四裡。自仁宗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複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西涼,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裡,南北萬裡。及至穆宗年間,大魏已經完整轉入被動戍守,這纔有了金帳自西北進軍攻陷涼、秦二州兵臨西都城下之事。哪怕是厥後秦襄光複秦州和涼州,也僅僅是光複罷了,還是困於當時情勢,未能反攻。能夠說,此次遼東鐵騎攻入金帳境內,間隔前次已是相隔百餘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