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兒,李玄都胸中生出一股怒意,莫非他馳驅辛苦,將存亡置之度外,所換來的就是一場空嗎?
已經飛昇的李玄都倒是變成渾沌一片,不見祥雲,不見六合,也不見李玄都。
第六十四章 表情之爭
梵衲李玄都彷彿是修為大損,被幾個看不清麵龐的仇家圍追堵截,雙拳不敵四手,終究被人家圍攻致死,與極天王之死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這六個將來當中,冇有一個是天下承平。最壞的兩個將來不過是力戰而亡和即位稱帝,且不去說他。彆的四其中,遁入佛門成為梵衲,又是悲觀沮喪,明顯不是因為情傷之故,倒像是抱負幻滅,明顯也分歧適天下承平的所求。還剩下的三個將來當中,飛昇卻又不甘,很明顯,李玄都冇有實現所求就不得不飛昇,以是纔會不甘。隻剩下最後儒和道兩個將來,儒生李玄都滿懷憂愁,道人李玄都淡然無情,以李玄都對本身的體味,這兩位隻怕是走了岔路,要麼是被迫讓步,要麼是忘了本心。
固然宋政已經是長生境,但是長生境之間也多少有高低之彆,此中修為最高的無疑是李道虛,宋政和秦清踏足長生境光陰尚短,修為略低。而在天人造化境中,一樣有高低之分,李玄都固然將本身擺列在太玄榜第五,但他一身修為實則已經不遜於白繡裳,遵循三三之數來講,李玄都當然不是宋政的敵手,可宋政想要拿下李玄都,那也不是簡樸的事情。更加關頭的一點,宋政已經認定李玄都留有背工,能對於長生境的手腕不過兩種,一種是仙物,一種是彆的一名長生境,不管是哪一種,宋政都要留不足力,應對能夠呈現的費事,脫手之時不免有些畏首畏尾。
第一個儒生李玄都,彷彿是寄意李玄都歸於儒門,一代大儒,倒是有些張肅卿的風采。第二個道人李玄都,毫無疑問是擔當了李道虛的道統,或者已經成為真正的道門大掌教。第三個梵衲李玄都,固然未曾剃度,但也算是佛門中人,李玄都在三教中與佛門的淵源最淺,又是不那麼正統的梵衲,再加上渾身的落魄頹廢之氣,倒像是自暴自棄以後才遁入佛門,那可就真是“逃禪”了。
在李玄都左手邊鏡子中的李玄都身著僧袍,披頭披髮,倒是個梵衲,破衣爛衫,手中冇有木魚,倒是一個硃紅色的酒葫蘆,醉意熏熏,醉眼昏黃。
第六個李玄都是一個死人,除了渾身染血以外,四周也儘是鮮血,另有很多碎裂的兵器和殘肢,似是被人圍攻以後力戰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