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一始終出劍不斷,哪怕明知李玄都大抵率另有決死一搏的背工,但李太一是多麼自大之人,還是不急不忙,要漸漸磨死李玄都。
所謂“金丹”,金者,堅剛永久不壞之物;丹者,美滿光淨無虧之物。古仙借金丹之名,以喻本來圓明真靈之性也。此性在儒門則名太極,在佛門則名圓覺,在道門則名金丹。名雖分三,實在一物。儒門修之則為聖,佛門修之則為佛,道門修之則為仙。所謂金丹大道,絕非是在體內修成一顆金色的丹丸,那是走了傍門下乘。真正的金丹大道是為以體格作爐鼎,以體內的精、氣作餌藥,以神為火,三者歸一,是為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可得長生。
方纔最後的比武當中,他已經占了上風,就差半口氣罷了,隻要他挺過這半口氣,不消他脫手,李玄都也會因為氣機耗儘而落敗。
這些年下來,李玄都也略故意得,養一口真氣,凝集內丹,散之則化於無形,聚則大如雞子。氣從中生,浩如煙海,取之不儘,用之不竭。
勝負已在毫厘之間。
此來觀戰之人,不乏天人境大宗師,但是除了寥寥幾人以外,其他人都神采丟臉,他們自忖如果對上二人中的任何一人,都決然不是敵手,歸真殺天人可不是一句虛言。
然後李玄都右手握住“人間世”的劍柄,左手掌心抵住劍首,一起推著李太一貫後退至望仙台的邊沿。
李太一用儘最後的力量,將身軀從“人間世”上拔出,然後向後一倒,墜入海中。
事到現在,李玄都也隻能冒險一試,體內氣機流轉三百六十個大周天以後,在他的氣府當中凝集出一顆恍惚丹丸,內裡閃現煙雨瀟瀟、夏雷陣陣、秋風簌簌、大雪飄飄的奇特氣象,四時輪轉、存亡枯榮儘在此中。
古語有雲:“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語實堪聽。若言九載三年者,儘是拖延款日辰。大藥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
觀戰之人中,唯有張海石和太微真人微微眯眼,凝神細觀。
李玄都拄劍半跪於地,隻覺麵前陣陣發黑,然後就漸漸人事不知了。
隻要十二劍的李玄都天然敵不過十三劍的李太一,因而他乾脆棄“太陰十三劍”不消,改用“北鬥三十六劍訣”和“逆天劫”對敵。
因為“劍心太玄意”與“劍魔由我生”合二為一以後,完整的“太陰十三劍”已經不遜於很多大成之法。若能與“北鬥三十六劍訣”或“慈航普度劍典”相互印證,他山之石能夠攻玉,觸類旁通,既然能一法公例萬法通,天然也能萬法公例一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