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祀,即配祀,孔廟裡不但祭奠孔子,還選儒家先賢們伴隨祭奠。
這旨意一出,連王珪等儒家門人都大為震驚。
天子如此對峙,彆的人當然也不好多說。本來嘛,這爵位擔當,當然是以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的。可天子現在授封的是初代衍聖公,並不是秉承本來的鄒國公爵位,故此也能夠選個賢的。
“授孔子三十一世,國子監祭酒、集賢殿大學士孔潁達為第一代衍聖公爵。”
“賢人,追封孔子為王,那其子孫?”
對於天子而言,文聖孔子武聖關羽,實在不過是天子和朝廷用心建立的兩個表率罷了,重點不在孔子和關羽,而是其背後代表的天子尊文崇武,文武並重的思惟。
天子欽定從祀者為四配,四配為顏回、曾參、子思和孟軻。
同時給孔子的封諡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
十二哲為孔子優良的弟子和同代賢人,供奉於孔廟大成殿中,閔損(子騫)、冉雍(仲弓)、端木賜(子貢)、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側北起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遊)、顓孫師(子張)等。
孔王封文宣王,而關羽是直接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一步到位成為了關聖帝君。
十二哲以後,則為先賢,再為先儒,祭奠孔後輩子今後曆代優良的儒者,先賢七十二人,先儒八十一。
對於先人孔子被尊封為文宣王,還追諡那麼長的諡號,新的曲阜男很衝動,天下統統縣都要建立文宣王廟,統統黌舍都要立孔子像,這對孔家來講意味著甚麼他很清楚,這意味著孔家今後真的能夠與國休慼了。
更何況,現在天子還給了他一個曲阜男爵做賠償,是以也就滿足了。
能在大業朝考中進士,也算是個不錯的人才了。
天子笑嗬嗬的給孔嗣悊又加了點錢帛犒賞,天子尊孔目標是科舉,是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士子階層,以竄改現在的舊士族把持狀況。是以,尊崇孔聖同時,施惠一些給他的先人,也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一個空頭爵號罷了。
天下各縣,一樣早就設立了關聖武廟,武廟裡也一樣有曆代聞名將帥配祀。
北魏時,追封諡號文聖,稱為文聖尼父。
到西漢時,由天災頻發,社會動亂,儒者梅福以為,這是因為未能妥當安排對於孔子的祭奠,因此上天發怒。當時朝廷接管了梅福的發起,封孔子為商湯的後代,持續先王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