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定是會有人冒出來的,比如汗青上百濟被唐和新羅結合攻滅後,黑齒常之等人就掀起複國叛逆,但他們一向也冇有真正勝利過。厥後唐迫於西北與吐蕃另有北方與鐵勒人的軍事壓力,從半島撤兵,終究也隻是讓新羅人得了便宜,搶占了半島的百濟和高句麗之地罷了。
“陛下,百濟設道不當吧?”
他以為,對於百濟境內之前的那些高句麗餘孽,必須追捕,一經捕獲,便全都貶為仆從發賣到中本來。而對那些主導到參與百濟兵變的百濟貴族豪強、兵士等,也要嚴懲,首要者正法,其他的全都貶為仆從,並且還要究查九族,儘運到中原發賣為奴。
當然,現在百濟道不算大,但羅成還留了餘地,將來講不定還會把新羅也兼併出去,到時,百濟與新羅合為一道,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百濟道就不小了。
這兩年百濟因戰事,實在也喪失了很多人丁,故此現在約另有三百萬,如果再加上一些先前逃到百濟的高句美人,該當還是有三百多萬的。
侯莫陳也表示反對。
洛陽。
從麵前看,過於倔強的政策確切倒黴於安穩,但從長遠來看,這飯桶早挑破還是更好些的。
可既然百濟兵變,又被擊滅,天然要趁機改設郡縣了。
“朕此前給徐世績增兵一萬二,又拔給他軍費一千萬,本是說現在朝廷騰出了手,要清算一下扶餘,本也未曾想過能一戰取勝,乃至還要求徐世績不要想著一戰滅國,可誰知,徐世績還真是給了朕一個欣喜。八月動員,到十一月就已經攻占降服全部百濟。”
百濟被攻滅,現在朝廷要商討的是如何措置。
雖也有個把陳腐的官員上奏,稱該當另擇一名扶餘王子冊封其為百濟王,然後將百濟設為藩屬諸侯國。對這類陳腐的發起,羅成是懶得理睬的。朝廷對新羅這類國度,當然是以拉攏為主。
來由是百濟雖小,可其地人丁卻很多,先前統計有戶口八十萬戶,若再加上豪強貴族們的仆從,那麼當有三四百萬人丁。就算是大業初時中原人丁最多的郡縣,一郡也不過百萬人丁罷了。
“賢人,另有一事,徐世績奏報說,新羅此前出兵五萬幫手攻打百濟叛軍,成果他們現在占有了百濟十餘城池,卻不肯交出。”
“設立五郡有些多,但隻設一郡確切也不好,朕看能夠設立熊津、德安、東明三郡,每郡下轄五縣,百濟三郡十五縣不附屬於安東道,而是伶仃設立一個朝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