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書》[第1頁/共3頁]

就見一名老者站起來拱手:“各位,各位莫議朝政,莫議國事啊,你們是冇吃過虧,老夫但是……唉……”

到了秦朝,焚書坑儒,導致儒家典範大量喪失,《尚書》第一個版本就此滅亡了。

但是以後的永嘉之亂,匈奴的入侵,導致今古文《尚書》又一起喪失了。

此話一出,頓時群情激憤:“就是!這都出了格了!淯井上出了事兒,井監離職回京待參,這等昏官,竟然還要我們湊分子——叫‘慰驚’!”

老頭開篇不籌辦從古蜀王期間起,他的來由是:“不始乎蠶叢,而始乎《牧誓》之庸蜀,從經也。”

……

老頭大誌勃勃,要搞一部《成都古今記》出來,籌辦邁越東晉常璩的《華陽國誌》,唐朝盧求的《成都記》,要記錄“蜀中短長情偽、民風好惡”,“至於神仙隱逸、技藝法術、先賢遺宅、碑版名氏、事物各種”,還要“著古集今”。

一種說法以為“尚”是“上古”的意義;

……

尚通上。

此即中國文明聞名的“十六字心傳”,中華民族的文明裡最前期最核心的東西,可謂民族靈魂。

啟事是老頭的治書主張。

大聲大嗓的又是彆的一桌了:“逢年過節是一場,叫‘同喜’,新官上任是一場,叫‘拂塵’,歸官離職是一場,叫‘餞行’,州縣間有喪事,叫‘致賀’,長官家裡的慶壽、婚嫁、喪葬、營宅、置田,屬員都得有所表示。公使錢用完,剩下的從那裡來?還不是從我們這些商戶身上刮?!”

“這些東西,都算在衙前差運當中,並且時限比真衙前役還緊……也是,節禮節禮,這節前送不到,那就是失了禮數。”

趙抃還向來不以年紀,官位壓人,就一本端莊地跟你會商學問,引經據典雄論滾滾,碾壓碾壓再碾壓,氣得蘇油三屍神暴跳七竅生煙,提早去刨三星堆挖金沙遺址,把黃金麵具砸老趙那賊笑嘻嘻臉上的心都有了。

《漢書?藝文誌》說,先秦時,近似尚書體裁的公文所餘篇數很多,有幾千篇。

“這位仁兄說得冇錯,眉山是甚麼處所?張學士衙內涵那邊仕進,陵井開出的雪鹽,如山如海普通,朝廷得其半利,現在的富順監,靠的就是卓筒井技術。這是財務大局,眉山在張學士庇護之下,內官們敢亂來?”

他的來由是蠶叢之編年代過於長遠,冇有信史可證,以是他甘願信賴儒家典範,而質疑楊雄的《蜀王本紀》,以為最多隻能用作參考質料,所謂“揚雄紀之,吾棄之,不成也,參取之罷了矣。”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