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絕望以外,剩下的儘是絕望。
唯有趙桓坐鎮,方能護大宋萬裡江山。
趙桓與王淵固然未曾見麵,但早已經顛末韓世忠,運營出了乾係根底。
“太原乃防備重鎮,豈能等閒換將?”
“即便吳敏無罪,也該當貶黜禮部尚書一職,諸位與吳大人的私交,莫非在兩國和談之上?”
直到這一刻,趙佶才驚駭萬分的發覺,六部當中,工部,戶部,兵部,受趙桓的影響最深。
王黼和吳敏早就驚得說不出話了,他們二人麵麵相覷,又回身看向趙佶。
太原實在早就落入趙桓囊中了,眼下隻是貧乏官方認定罷了。
太原也好,魯地也罷,莫非本王是白去的不成?
“此……此事,朕還需考慮。”
內廷頓時也要不保了,趙桓被冊封為龍圖閣大學士,遲早要對內廷下刀。
冇有趙佶撐腰,以趙桓現在的氣力,想要撤除王黼,的確是易如反掌。
周浦冇有直接跳出來,攜眾大臣,謹慎祖製,直接廢了趙佶,都算是給麵子了。
可惜……
兵部太清楚易州之戰意味著甚麼了,這個時候站在趙桓劈麵,這不是明擺著被趙桓往死裡乾嗎?
“難不成靠你們這群隻知和談的軟骨頭,去恐嚇金人不成?”
“為了大宋社稷,莫非我們就冇有著力?”
“現在易州大勝,統統的功績都成你一小我的了?”
並且太原的王稟,就差和趙桓穿一條褲子了。
戶部不共同,甚麼兵部禮部,都得歇著。
現場都是人精,誰聽不出趙桓的言外之意?
朝中這麼多大臣,竟無一人幫王黼美言半句!
“臣也附議。”
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少卿,同時站了出來。
何況趙桓乃是皇宗子,支撐趙桓,一樣是支撐趙家正統,並無不當。
趙佶固然不務正業,但是被逼的結巴,倒是頭一次,滿朝文武皆看的目瞪口呆。
直截了當的祭出底牌:“兒臣兼任知太原事,兼任太原節度使,不但是王稟的意義,還是王淵,李綱等諸多大臣的意義。”
“吳大人,固然主和,但也是一心為了大宋江山著想,或許無功,但絕無錯誤。”
趙佶冇能扛住金國的壓力,天然也扛不住趙桓的壓力。
“太原正缺首官,由定王兼任,也必能欣喜民氣。”
“太原與易州,乃是防備金兵之流派,由定王同一批示調劑,協同作戰,必能將金兵擋在我大宋邊境以外。”
趙桓可不會給趙佶任何喘氣的機遇。
早已勝任翰林院大學士的陳大友,天然是毫不躊躇的跟進:“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