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慶功大會之前,趙桓告急聯絡遠在京都的陳釗,以及易州各界販子,儘能夠多的兌換了銀票。
嶽飛等人,見到此情此景,也不由悄悄動容。
“快看啊,王爺出來了。”
對於方纔經曆了戰役的地盤而言,冇有甚麼是比“免除賦稅”還要務實的犒賞。
趙桓遇刺的動靜,並未彆傳,不管將士還是百姓,還是沉浸在大勝的高興中。
但是趙桓的手筆,還是令人咋舌。
“王爺!是王爺!”
這一刻,在統統人的內心,趙桓無疑是光芒萬丈的“活著神”。
此情此景,讓趙桓倍覺親熱。
“定王千歲!”
聽到趙桓唸叨本身的名字,一個四十多歲的糙男人,衝動地滿臉漲紅,趕緊站起家。
因為過分衝動,很多百姓大聲嚎哭起來,他們終究見到了心心念唸的王爺,究竟證明,王爺名副實在,乃是他們的救星。
特彆是男女老幼,不分尊卑春秋,齊刷刷的跪在麵前,這令趙桓渾身不舒暢。
門吊頸掛牌匾的位置,被拉上一條奪目標紅色條幅。
而大門台階上,則擺著一排桌子,上麵還放著幾個茶杯。
“劉肯固然隻是一名刀盾手,但是在與金兵作戰時,英勇恐懼,搏命庇護戰卒撤退,挽救了十餘名戰卒,為這場大戰的勝利,奠定了根本。”
“不管長幼尊卑,男女老幼,都是這場戰役的功臣。”
本覺得,這場慶功大會,隻關乎軍隊將士,成果全城乃至全州,都遭到惠及。
“虎翼軍虎嘯大營,第三都前鋒營兵士,劉肯可在?”
“本王作為知易州事,雖執掌易州大權,但此次麵對來勢洶洶的金兵,若無易州各界通力合作,毫不成能博得如此順利。”
此時,萬眾諦視之下,麵對這個國度最有權勢,也是最刁悍的王爺,劉肯衝動的渾身顫栗,一雙眼睛已經飽含淚水。
遵循趙桓的叮嚀,停止地就在州府門外,現場並無過量裝潢,隻要一排排的椅子。
“為嘉獎易州軍民之勇敢,本王決定,免除易州一年賦稅,以供易州百姓療攝生息,規複州力。”
不管是圍觀百姓,還是受賞職員,紛繁自發的跪倒在地,對著趙桓大行膜拜之禮。
“這就是傳說中的定王,我們易州的仆人?冇想到竟然如此年青。”
“王爺絕對是真君下凡,不但令金兵望而生畏,更是發自至心對我們這些百姓好,能夠在王爺治下,是我們上輩子修來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