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倒春寒[第3頁/共3頁]

“多謝恩相諒解!”火燒眉毛的時候,丁謂也顧不上更多客氣,當即本身推開了屋門,大步而入,“恩相,不能由著米價和鹽價持續漲了。京東東路人丁非常稠密,每座縣城裡都有兩三萬口,青州城的人丁,更是靠近十五萬。這些人可都不是農夫,家裡冇多少存糧。人不吃鹽,好歹還能熬上三五個月。缺了糧食,十天……”

一場突如其來的糧荒和鹽荒,已經囊括了京東東路的每一座州城。

能包管常平倉的帳本上,六成半糧食為實在數字,在大宋,已經難能寶貴。換了其他轉運使,恐怕連賬麵上的五成都拿不出。

從初六開市,到正月十五,總計不到十天工夫,市道上的米價,已經上浮了五次。

除非產生了內奸入侵,或者匪賊兵變,大小官員們凡是要混到仲春初三,纔會重新把心機轉回衙門裡。而百姓們,除了有不共戴天之仇,也很少在正月打官司。

縱使每年開春以後,青黃不接,會例行上浮,米價也很少呈現超越一百文環境。

以是,明天即便丁謂不主動前來找他,他喘氣過後,也會直奔轉運司。不圖彆的,起碼先把常平倉內另有多少糧食,以及鹽倉能調出多少粗鹽,這兩件事,先問出個實話。(注:宋真宗期間,常平倉還歸轉運使管。神宗期間開端單設常平司。)

“六成半是多少?”王欽若聽得一喜,迫不及待地詰問。至於彆的那三成半,隻當冇聞聲。

他是一個經曆豐富的能臣,本領固然不如寇準、呂蒙正和王旦,但是,在大宋朝堂上,如何算也能排得進前十。但是,在火線將士冇吃敗仗,本地也冇有產生水旱蝗災的環境下,糧價和鹽價俄然齊漲,卻遠遠超越了他的經曆範圍!

至於鹽價,更是漲得令人瞠目結舌。

“恩相,眼下最大題目,是民氣,民氣不穩,您把常平倉的米糧全拿出來,都冇用!”丁謂也是被逼得急了,咬了咬牙,乾脆實話實說,“下官敢包管,眼下這類環境,官府賣出多少糧食,百姓就會立即買走多少糧食。萬一另有宵小之徒,趁機囤積居奇,不……”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