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各詩會有拿得脫手的作品,便送來請世品德鑒。其他時候則喝酒談天,才子才子的話題雖少不了,卻也有些軍國之事在會商之列。
“唐大人此言老成謀國。唉!以鄙人看來,宋金將來必有一戰。”楊帆道。
楊帆點頭:“大宋多年以來,重文輕武,如不鼎新,以鄙人觀之,打他們不過。”
舞台之上的燈具,此次倒是用了琉璃燈罩,燈罩以內一麵亮如明鏡,將全部燈光集合映向舞台,更有幾麵為彩色琉璃,射向台上的燈光便映成五彩之色,舞檯燈光結果惹人讚歎。
“那大宋之師,真的不是金人敵手?”唐恪又問。
見兩人爭論漸起,梅執禮從速道:“我們就不必在此猜想了,今晚乃是詩會,何不但談風月不談風雲?”
世人持續品詩,楊帆本就對此冇有興趣,剛纔華氛又為之一滯,此時更是興趣索然。陪著世人喝了幾杯酒,楊帆便以便利為由,想來個尿遁。
舞台之上,你方唱罷我退場,直到子時,世人仍無分開之意。宋人過中秋,喜好徹夜文娛,估計此時這詩會方纔進入飛騰。
“也不知李師師他們何時歸去的。”楊帆不經意地想著,“嗬!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吧……”
“嗬!那便亡在外族的鐵蹄之下好了。”楊帆置氣道。
“哦,嗬嗬……”楊帆覺悟,昨晚在唐盼兮那兒宿醉之事,定是讓李師師曉得了。
世人便回到殿內,傳看批評那首新詞。
“哈哈,總算是國事,希道兄就彆責備責備了。”梅執禮笑道。
對於這段汗青,楊帆先前在樞密院裡確切聽過,但卻冇有他說的如此詳確,大抵隻是說大戰期近,遼海內鬨,金人趁機打擊,大敗遼軍……不過在後代的軍事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卻有此戰,兩塊資訊連絡,楊帆講來自是如數家珍。
“外掛?”世人均感不解,“子航兄,何為外掛?”唐恪問道。
“啊?”
“和勝兄說得在理,某聞遼人皆言金人滿萬不成敵,卻不知究竟是如何個環境,兩萬破七十萬,這個,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甚麼兩萬破七十萬,不過是武人們誇大其詞,用來擁兵自重的藉口,就是七十萬頭豬,兩萬人也冇法殺光……”耿南仲哼道。
內裡的天下,燈火如龍,歌舞如織,比品詩自是風趣很多。楊帆走到舞台之前,擺佈一看,舞台四周的桌椅均已坐了好多人,一時之間怕也找不到位子。正絕望之餘,卻俄然瞥見不遠處有人正向本身招手,纖手如玉,笑靨如花,倒是李師師在表示那邊有座。楊帆燦然一笑,便向李師師那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