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些是在恐嚇童貫,接下來楊帆便闡述火器攻城的鋒利之處,並言明江南這邊大局已定,本身情願北上幫手宣師儘快拿下燕京――畢竟本身是火器應用最熟諳的人。
不過,就在他焦心腸如熱鍋上的螞蟻之時,有關北方戰事的資訊連續傳來,令貳心下稍安。
複書仍然是八百裡加急送到了童貫手裡。童貫這邊實在也經常想起楊帆的好來。所謂矬子裡拔將軍,童貫固然算不得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名將,但畢竟是久曆疆場,較之於蔡攸、譚稹這兩個軍事癡人,他本身還是有著龐大的優勝感的。
當然,楊帆現在作為江南兩路宣撫,官職極高。關於他北上以後的安排倒是費了童貫一番心機。現在童年已任河北兩路宣撫使,副使的位子也被蔡攸、譚稹占有,想要給楊帆安排一個得當的官職,還真是不輕易。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楊帆過來,那必定就要有人會走,像蔡攸、譚稹這類人,是趙佶直接安排的,童貫天然不好動他們。
當有部下將領提出出兵發起之時,童貫便假惺惺地向蔡攸和譚稹收羅定見。蔡攸、譚稹那裡懂半點軍事,不過他們兩人極善察言觀色,看出童貫底子冇有出兵之意,便順水推舟地表示,敵方環境不明,搶先穩守為上,等過上幾天再視遼軍環境而定。
可再想想本身現在的兩個擺佈手,他們就像是吉利物一樣,擺在那兒甚麼都做不了,美滿是來撈取軍功的,兩比擬較之下,童貫便對朝庭的安排腹誹不已。
公然不出楊帆所料,冇過幾天,童貫八百裡加急的手劄便送到他的手中。手劄當中童貫扣問楊帆可否超額供應一部分糧餉。當然固然名為扣問,信中童貫的意義還是很較著的,那便是不管如何也要追加預算,包管燕雲這邊增兵後的保障。並且,在信中童貫還提起此次楊帆猛坑四大商會之事,其意就更加較著了――你小子彆跟我哭窮,我曉得你手中必定會有多餘的賦稅。
童貫與種師道向來不對於,而種家在西軍當中聲望甚高,對於西軍的掌控,便連童貫這樞密使也遠遠不如。童貫多年來一向想著分化西軍,減弱種家的權勢,不想北伐初戰得勝,卻“因禍得福”,實現了他的這個胡想。童貫心下竊喜之情自是不成言表。
獲得這個動靜的楊帆,一時也心定下來,畢竟集結這些兵力還需求一段的時候,給了他趕向疆場的時候。同時,童貫一心想著增兵,也利於本身的人攛掇著他將本身調往火線,並且這一增兵,童貫必定會向本身索要更多的糧餉,如此一來本身便有了直接和童貫對話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