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楊虎的兒子,黃昊也隻是模糊曉得有這麼小我,叫甚麼都不是很清楚,更彆說他拳腳工夫到底如何的事情了,也就臨時承諾了下來。
黃昊乾脆乘著另有些時候,便去尋了楊普、楊寄父子,直接開門見山道:“老族長,今次入營一事,怕是該有些籌辦纔是。”
隻是,因為之前的“二帝北狩”(趙佶、趙桓魚台被虜)、“乾道征北”(也就是黃傑伐金),朝廷的武舉已經停了兩期,至於何時能夠規複至今瞧起來還是遙遙無期。
黃老夫算算春秋也才三十七,在官府的戶冊還算丁壯,合該入營倒也冇甚麼爭議,隻是黃昊現在也才十七歲,還算不的成丁(宋太祖時立法曰男夫二十為丁,六十為老),本不該入甚麼青訓營纔是。
黃昊忙道:“倒也簡樸,乘著楊家叔叔此次去複州托付尾貨,便問楊都司要幾個教頭過來。之前他承諾給十戶匠人入鐵坊,實際纔給了四戶,現在尋他要上幾個教頭,想他該也不會回絕。要來了教頭以後,先將我們村裡的後生好好練習一番,免得入了青訓營後虧損。”
楊虎年紀也不過剛四十的模樣,形象倒也濃眉大眼,肥頭大耳,更挺著一個老邁的將軍肚兒,腰上硬勒著一條鑲著銅質甲片的武功帶,硬是把腰身勒成了兩節肥臘腸樣兒,讓曬穀場上一擺外型,還真有當年洪金寶的範兒。
******
至於他兒子楊漢邦,倒已是個二十出頭的青年,濃眉大眼,方頭闊口,一雙臂膊竟然比淺顯人的大腿還粗,使的兵器更是一對外型駭人的鐵鐧,單隻的重量傳聞就有四十二斤,現在也在驛站裡吃著份俸祿,憋著勁兒要去考武舉。
對了,槍彈方麵,除了用鉛製造的一型獨頭彈外,黃昊也讓小錘搞出了約莫兩個毫米直徑的鐵砂,並以此做成了散彈,定裝為二號彈,另有效銅製出帶尾翼的銅頭彈,定裝為三號彈。
帶著疑問,黃老夫親身走了一趟華容縣,使了幾兩紋銀好好探聽了一番也才曉得,勾畫名冊倒也不是彆人,恰是現在已經坐了縣中第二把交椅的押司董昌,至於他到底在此中有冇有秉公,這個也就不得而知了。
終究,黃昊勉強從五套零件內裡,也就各自湊出了一套合格的配件,彆離組裝出了一把溫切斯特和一把雙管獵槍。
“青役法”的事兒,黃昊恍忽記得客歲的時候模糊聽人說過,倒也曉得這法的要點是效仿後代的預備役軌製,讓百姓民人在農閒時節入營作訓,一旦碰到戰時或捕盜自守時,鄉勇民兵可堪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