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得賢臣幫手,本宮何憂?本宮要讓天下人瞧瞧,這大周天下,將由本宮撥亂歸正。本宮,乃是天命之主。”
“殿下可將質料交予胡榮將軍,我會前去胡宅,細心研讀。我以後,便不與殿下頻繁打仗了。
若你獲得晏正巍的罪證,我賭五毛,你第一時候,就會把他搞下來。通敵叛國這模樣的罪名,連累甚廣,打擊全麵,管他是不是鐵證,有個由頭,你會不消?
“……”周詡聞言一窒,“難不本錢宮是不顧大局之人?傅將軍大可向本宮稟報,本宮自會判定。”
“……”過後?重賞?真不會發言。
“那有勞蜜斯。事成以後,本宮必有重賞。”
“這會子倒是不消了。晏正巍的胃口,比我設想中的,還要大很多。三皇子如果出京,那就在燕北處理他。”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晏正巍不敵,因著你死力主戰,他還能夠真正勾搭北胡,引他們出境,先把你乾掉。
……
秦氏依托裙帶乾係起家,媚上欺下,專斷專行,驕橫放肆。士林以內,口碑極差。文臣當中,必有礙於其勢,敢怒不敢言之輩。
……
“這是甚麼話?事關大周安危,不是更要向本宮稟明,儘早措置?”
並且,須知在朝文官不能代表文臣階層,你非得要把小我恩仇上升到陣營對抗,你意在綁架武將個人,可這卻實屬不智。文人安邦,武人定國,文武相濟,方是為君之道。
周詡想起傅徵先前獻上的毒計,渾身一抖。如此狠辣,真是最毒婦民氣。
而殿下您脾氣剛烈,嫉惡如仇,您如果曉得此等內幕,定會勃然大怒,立時向其發難。晏正巍若真是心胸異誌,狼子野心,這麼一來,逼反了他,當真表裡勾搭,那燕北豈不是危矣?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殿下悄悄領軍,輕車簡行,奇襲京都,敏捷安定亂局,落實名分,此為上策。
以是說,你京中根底陋劣,你士林無人互助,你軍中汲汲營營,歸根到底,就是你不可。
你這邊一旦莽撞行事,晏正巍不會坐以待斃,有他拖著你,那邊京中瞬息便可變天。宣佈你為背叛,歪曲臣子,企圖以武謀國。到當時,以我的目光,我不感覺你能建議一場勝利的靖難。
中立的武將隻要不靠向敵手,以秦氏的名聲,以武官對文臣的痛恨,他們天然就會靠近你,何必去死磕?
這個位子,不是這麼好坐的,也不是這麼好得的。要拉攏統統有生力量,先處理首要衝突,再擺平主要題目,各個擊破,而不是如你這般,到處樹敵,以一敵眾。若換作是我,如果我處於你這個位置,不說天下歸心,起碼也不會是如此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