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水

又東南過枝江縣,東南入於江。

應劭《十三州記》曰:江彆入沔為夏水,原夫夏之為名,始於分江,冬竭夏流,故納厥稱,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當其決入之所,謂之<月者>口焉。

夏水

施水又東,分為二水,枝水北出焉,下注陽淵。施水又東逕湖口戍,東注巢湖,謂之施口也。

梓潼水

南至小廣魏,與梓潼水合。

沮水又東南,逕當陽縣城北。城因岡為阻,北枕沮川,其故城在東一百四十裡,謂之東城,在綠林長阪南,長圾即張翼德橫矛處也。

涔水出漢中南鄭縣東南旱山,北至安陽縣,南入於沔。

夏水又東,夏楊水注之。水上承楊水於竟陵縣之柘口,東南流與中夏水合,謂之夏楊水。又東北逕江夏惠懷縣北,而東北注。

又南至枝江縣北烏扶邑,入於沮。

羌水

東南至廣魏白水縣,與漢水合,又東南過巴郡閬中縣,又南至墊江縣,東南入於江。

涪水

又西南至小廣魏南,入於墊江。

小廣魏即廣漢縣也,王莽改名曰廣信也。

施水受肥於廣陽鄉,東南流逕合肥縣。應劭曰:夏水出城父東南,至此與肥合,故曰合肥。闞駰亦言出沛國。城父東,至此合為肥。餘按川殊家數,無沿注之理,方知應、闞二說,非實證也。蓋夏水暴長,施合於肥,故曰合肥也。非謂夏水。施水又東逕合肥縣城南,城居四水中,又東有清閒津,水上舊有梁。孫權之攻合肥也,張遼敗之於津北,橋不撤者兩版。權與甘寧蹴馬趨津,穀利自後著鞭助勢,遂得渡梁。淩統被鎧落水,後到追及,流涕津渚。

沮水出汶陽郡沮陽縣西北景山,即荊山首也,岑嶺霞舉,峻竦層雲。《山海經》雲: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導。故《淮南子》曰:沮出荊山。高誘雲:荊山在左馮翊懷德縣,蓋以洛水有漆沮之名故也。斯謬證耳。杜預雲:水出新城郡之西南發阿山,蓋山異名也。

又東至江夏雲杜縣,入於沔。

漳水出臨沮縣東荊山,東南過蓼亭,又東過章鄉南。

沮水又東南逕汶陽郡北,即高安縣界。郡治錫城,縣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義熙初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

東過華容縣南。

沮水出漢中房陵縣景山,東南過臨沮縣界。

故廣漢郡公孫述改成梓潼郡。劉備嘉霍峻守葭萌之功,又分廣漢以北,彆為梓潼郡,以峻為守。縣有五女,蜀王遣五丁迎之,至此,見大蛇入山穴,五丁引之,山崩,壓五丁及五女,因氏山為五婦山,又曰五婦候,馳水所出。一曰五婦水,亦曰潼水也。其水導源南逕梓潼縣。王莽改曰子同矣。自縣南逕涪城東,又南入於涪水,謂之五婦水口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