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過夷安縣東。
但是葵丘之戍,即此地也。係水西左迤為潭,又西逕高陽僑郡南,魏所立也。又西北流注於時。時水又東北流,繩水注之。水出營城東,世謂之漢溱水也。西北流逕營城北,漢文帝四年,封齊悼惠王子劉信都為侯國。繩水又西逕樂安博昌縣故城南。應劭曰:昌水出東萊昌陽縣,道遠不至,取其嘉名。闞駰曰:縣處勢平,故曰博昌。繩水西曆貝丘。京相璠曰:博昌縣南近澠水,有地名貝丘,在齊城西北四十裡。《春秋·莊公八年》,齊侯田於貝丘,見公子彭生,豕立而泣。齊侯墜車傷足因而處也。繩水又西北入時水。《從征記》又曰:水出臨淄縣北,逕樂安、博昌南界,西入時水者也。自下通謂之為繩也。昔晉侯與齊侯宴,齊侯曰:有酒如澠,指喻此水也。時水又屈而東北,逕博昌城北。時水又東北逕齊利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巨澱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廣饒縣故城北,東北入淄水。《地理民風記》曰:淄入濡。《淮南子》曰:白公問微言曰:若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曰:淄繩之水合,易牙嘗而知之,謂斯水矣。
又東北入於海。
濰水導源濰山,許慎、呂忱雲: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山,蓋廣異名也。東北逕箕縣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縣北鬆山,東南流逕析泉縣東,又東南逕仲固山,東北流入於濰。《地理誌》曰:至箕縣北入濰者也。濰水又東北逕諸縣故城西。《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孫行父城諸及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