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北入於海。

巨洋水

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

城東北二十裡有丹山,世謂之凡山,縣在西南,非山也。丹凡字相類,音從字變也。丹水有二源,各導一山,世謂之東丹、西丹水也。西丹水自凡山北流逕劇縣故城東,東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一水即東丹水也。北逕縣,合西丹水而亂流,又東北出逕渏薄澗北。渏水亦出方山,流入平壽縣,積而為渚。

巨洋水又東北逕委粟山東,孤阜秀立,形若委粟。又東北,洋水注之。水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澗口,東南逕逢山祠西。洋水又東南。曆逢山下,即石膏山也。

沭水出琅邪東莞縣西北山。

麓三成,壁立直上。山上有石鼓,鳴則年凶。郭緣生《續征記》曰:逢山在廣固南三十裡,有祠並石人、石鼓。齊地將亂,石人輒打石鼓,聞數十裡。洋水曆其陰而東北流,世謂之石溝水。東北流出於委粟山北,而東注於巨洋,謂之石溝口。

又東南過莒縣東。

水盛則北注東南流,屈而東北流逕平壽縣故城西,而北入丹水,謂之魚合口。丹水又東北逕望海台東,東北注海,蓋亦縣所氏者也。

大弁山與小泰山連麓而異名也。引控眾流,積以成川。東南流逕邳鄉南,南去縣八十許裡。城有三麵,而不周於南,故俗謂之半城。沭水又東南流,左合峴水,水北出大峴山,東南流逕邳鄉東,東南流注於沭水也。

巨洋水又東北逕望海台西,東北流。伏琛、晏謨並覺得平望亭在平壽縣故城西北八十裡,古縣;又或言秦始皇升以望海,因曰望海台,未詳也。按《史記》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賞為侯國。又東北注於海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