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又東北注桑乾水,自下為漯水,並受通稱矣。
桑乾水又東南,逕黃瓜阜曲西,又屈逕其堆南。徐廣曰:猗盧廢嫡子曰利孫於黃瓜堆者也。
漯水又東北,逕巨魏亭西蓋皇魏天賜三年之所經建也。
漯水又東北,逕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天子因而遇白狼之瑞,故斯阜納稱焉。
漯水又東流四十九裡,東逕巨魏亭北,又東,崞川水注之。水南出崞縣故城南,王莽之崞張也。縣南麵玄嶽,右背崞山,處二山當中,故以崞張為名矣。其水又西出山,謂之崞口,北流逕繁畤縣故城東,王莽之當要也。又北逕巨魏亭東,又北逕劇陽縣故城西,王莽之善陽也。按《十三州誌》曰:在陰館縣東北一百三裡。其水又東注於漯水。
漯水出雁門陰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
陳腐相傳言,嘗有人乘車於池側,忽過大風,飄之於水,有人獲其輪於桑乾泉,故知二水潛暢通注矣。池東隔阜,又有一石池,方可五六十步,清深鏡潔,不異天池。桑乾水自源東南流,右會馬邑川水。水出馬邑西川,俗謂之磨川矣,蓋狄語音訛。馬磨聲附近故爾。其水東逕馬邑縣故城南。乾寶《搜神記》曰:昔秦人築城於武周塞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