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過其縣南。

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趙敬肅王子劉仁為侯國。其水又東北入於漳。昔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也,引漳以溉鄴,民賴其用。厥後至魏襄王,以史起為鄴令,又堰漳水以灌鄴田,鹹成沃壤,百姓歌之。魏武王又堨漳水,迴流東注。號天井堰。

又令三弟子及三老入白,並投於河。豹磬折曰:三老不來,何如?複欲使廷掾、豪長趣之,皆叩首流血,乞不為河伯取婦。淫祀雖斷,地留祭陌之稱焉。又慕容雋投石虎屍處也。田融覺得紫陌也。趙建武十一年,造紫陌浮橋於水上。為佛圖澄先造生墓於紫陌,建武十四年卒,十仲春葬焉,即此處也。漳水又對趙氏臨漳宮,宮在桑梓苑,多桑木,故苑有其名。三月三日及始蠶之月,虎帥皇後及夫人采桑於此。今地有遺桑,墉無尺雉矣。

左則陽泉水注之,右則散蓋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為彆耳。

又東過列人縣南。

縣在屯留東,不得先壺關而後屯留也。

銅鞮水又東南流,逕頃城西,即縣之下虒聚也。《地理誌》曰:縣有上虒亭、下虒聚者也。銅鞮水又南,逕胡邑西,又東,屈逕其城南,又東,逕襄垣縣入於漳。

漳水又東北,逕列人縣故城南,王莽改名之為列治也。《竹書編年》曰:梁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鄲,取列人者也。於縣左合白渠故瀆。白渠水出魏郡武安縣欽口山,東南流,逕邯鄲縣南,又東與拘澗水合。水導源武始東山白渠,北俗猶謂是水為拘河也。白渠水又東,又有牛首水入焉。水出邯鄲縣西堵山,東流分為二水,洪湍雙逝,澄映兩川。漢景帝時,七國悖逆,命曲周侯酈寄攻趙,圍邯鄲,相捍七月,引牛首拘水灌城,城壞,王他殺。其水東入邯鄲城,逕溫明殿南,漢世祖擒王郎,幸邯鄲,書臥處也。其水又東,逕叢台南,六國時趙王之台也。《郡國誌》曰:邯鄲有叢台。故劉劭《趙都賦》曰:結雲閣於南宇,立叢台於少陽者也。今遺基舊墉尚在。其水又東曆邯鄲阜,張晏所謂邯山在東城下者也。

漳水又東,逕武城南,世謂之梁期城。梁期在鄴北,俗亦謂之兩期城,皆為非也。司馬彪《郡國誌》曰:鄴縣有武城,即斯城矣。漳水又東北,逕西門豹祠前。祠東側有碑,隱起為字。祠堂東頭石柱,勒銘曰:趙建武中所修也。魏文帝《述征賦》曰:羨西門之嘉跡,忽遙睇其靈宇。漳水右與枝水合,其水上承漳水於邯會西,而東彆與邯水合。水發源邯山東北,逕邯會縣故城西,北注枝水。故曰邯會也。張晏曰:漳水之彆,自城西南與邯山之水會。今城勞猶有水溝存焉。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