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北,過濊邑北。

淇水又東北逕榆楊城北。漢武帝封太常江德為侯國。文穎曰:邑在魏郡清淵,世謂之清淵城,非也。

清河又東北,逕陵鄉西。應劭曰:東武城西南七十裡有陵鄉,故縣也。後漢封太仆梁鬆為侯國,故世謂之梁侯城,遂立侯城縣治也。

又東北過東武城縣西。

東北至內黃縣,入於黃澤。

洹水

白溝水又東北,逕趙城西,又北阿難河出焉,蓋魏將阿難所導,以利衡瀆,遂有阿難之稱矣。

蕩水出河內蕩陰縣西山東。

蕩水又東,逕內黃城南,陳留有外黃,故稱內也。東注白溝。

水出洹山,山在宗子縣也。

水出西山馬頭澗,東逕防城北,盧諶《征艱賦》所為越防者也。其水東南流,注於羑水,又東曆黃澤入蕩水。《地理誌》曰:羑水至內黃入蕩者也。

清河又東,逕漂榆邑故城南,俗謂之角飛城。《趙記》雲:石勒使王述煮鹽於角飛,即城異名矣。《魏地盤記》曰:高城縣東北一百裡,北儘漂榆東臨巨海,民鹹煮海水,藉鹽為業。即此城也。清河自是入於海。

清河又東北,左與橫漳枝津故瀆合。又東北逕修國故城東,漢文帝封周亞夫為侯國,故世謂之北修城也。清河又東北,逕邸閣城東。城臨側清河,晉修縣治。

又東北,過窮河邑南。

又東北,右會大河故瀆,又逕東光縣故城西。後漢封耿純為侯國。初平二年,黃巾三十萬人,入渤海,公孫瓚破之於東光界,追奔是水,斬首三萬,流血丹水,便是水也。

白溝又東北,逕空陵城西,又北逕喬亭城西,東去館陶縣故城十五裡,縣即《春秋》所謂冠氏也,魏陽平郡治也。淇水又屈逕其縣北。

又東北出山,過鄴縣南。

今尺一拜用,不經禦省,是帝欲不諦乎?帝怒,下獄,殺之。後冀州刺史賈琮使行部,過祠雲墓,刻石表之,今石柱尚存,俗猶謂之李氏石柱。

縣北有隆慮山,昔帛仲理之所遊神也,縣因山以取名。漢高帝六年,封周灶為侯國。應劭曰:殤帝名曰隆,故改從林也。縣有黃水,出於神囷之山,黃華穀北崖。山高十七裡,水出木門帶,帶即山之第三級也,去地七裡,懸水東南注壑,直瀉岩下,狀若雞翹,故謂之雞翹洪,蓋亦露台、赤城之流也。其水東流至穀口,潛上天下,東北一十裡,複出,名柳渚,渚週四五裡,是黃水重源再發也。東流,葦泉水注之,水出林慮山北澤中。東南流與雙泉合,水出魯般門東,下賤,入葦泉水。葦泉水又東南流,注黃水,謂之陵陽水。又東,入於洹水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