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四年,魏太祖斬之於此,以魏種為河內太守,守之。兗州叛,太祖曰:惟種不棄孤。及走,太祖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汝置也。射犬平,禽之。

淨水又東,周新樂城,城在獲嘉縣故城東北,即汲之新中鄉也。

縣故汲郡治,晉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夾水,飛湍濬急,世人亦謂之磻溪,言太公嘗釣於此也。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碑雲:太公望者,河內汲人也。縣民故會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於汲,故居猶存,君與高、國同宗太公,載在經傳,今臨此國,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義。因而國老王喜、廷掾鄭篤、功曹邠勤等,鹹曰宜之,遂立壇祀,為之位主。城北三十裡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廟,廟側高林秀木,俊彥競茂,相傳雲,太公之故居也。晉太康中,範陽盧無忌為汲令,立碑於其上。太公避紂之亂,屠隱市朝,遯垂釣水,何必渭濱,然後磻溪,苟愜神心,曲渚則可,磻溪之名,斯無嫌矣。

天門山石自空,狀若門焉,廣三丈,高兩匹,深丈餘,更無所出,世謂之天門也。

漢大司馬張揚為將楊醜所害,眭固殺醜屯此。欲北合袁紹。《典略》曰:眭固,字白菟,或戒固曰,將軍字菟而此邑名犬,菟見犬,其必將驚,宣急去。固不從。

東北過獲嘉縣北。

沁水即少水也,或言出穀遠縣羊頭山世靡穀。三源奇注,逕瀉一隍,又南會三水,曆落出,擺佈近溪,整齊翼注之也。

黑山在縣北,白鹿山東,淨水所出也。上承諸陂散泉,積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岩,懸河注壑,二十餘丈。雷赴之聲,震驚山穀。擺佈石壁層深,獸跡不交,隍中散水霧合,視不見底。南峰北嶺,多結禪棲之士:東岩西穀,又是刹靈之圖。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遠:仁智之性,共山川效深,更加勝處也。其水曆澗流飛,清泠洞觀,謂之淨水矣。溪曰瑤溪,又曰瑤澗。淨水又南,與小瑤水合,水近出西北窮溪,東南流,注於淨水。淨水又東南流,吳澤陂水注之。水上承吳陂於修武縣故城西北。修武,故甯也,亦曰南陽矣。馬季長曰:晉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為東陽,朝歌以南至軹為南陽。故應劭《地理民風記》雲:河內,殷國也,周名之為南陽。又曰:晉始啟南陽。今南陽城是也。秦始皇改曰修武。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