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水東逕重鄉城南,《左傳》所謂臧文仲宿於重館者也。菏水又東逕武棠亭北,《公羊》覺得濟上邑也。城有台,高二丈許,其下臨水,昔魯侯觀魚於棠,謂此也,在方與縣故城北十裡。《經》所謂菏水也。

長而仁智,襲君徐國。後鵠倉臨死,生角而九尾,實黃龍也。偃王葬之徐中,今見有狗壟焉。偃王治國,仁義著聞,欲舟行上國,乃通溝陳、蔡之間,得朱弓矢,以得天瑞,遂因名為號,自稱徐偃王。江淮諸侯從命者三十六國。周王聞之,遣使至楚,令伐之。偃王愛民,不鬥,遂為楚敗,北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者萬數,因名其山為徐山。山上立石室廟,有神靈,民人請禱焉。依文即事,似有符驗,但世代綿遠,難以詳矣。今徐城外有徐君墓,昔延陵季子解劍於此,所謂不願意許也。

菏水又東,與钜野黃水合,菏濟彆號也。黃水上承钜澤諸陂。澤有濛澱,育陂,黃湖。水東流謂之黃水。又有薛訓渚水,自渚曆薛村前分為二流,一水東注黃水,一水西北入澤,即大水也。黃水東南流,水南有漢荊州刺史李剛墓。剛字叔毅,山陽高平人,熹平元年卒,見其碑。有石闕,祠堂石室三間,椽架高丈餘,鏤石作椽瓦,屋施平天,造方井,側荷梁柱,四壁隱起雕鏤,為君臣、官屬、龜龍鳳麟之文,飛禽走獸之像,作製工麗,不甚傷毀。黃水又東,逕钜野縣北,何承天曰:钜野湖澤泛博,南通洙泗,北連清濟,舊縣故城正在澤中,故欲置戍於此城。

又東南過留縣北。

又東南過沛縣東北。

《地理誌》曰:臨淮郡,漢武帝元狩五年置,治徐縣。王莽更之曰淮平,縣曰徐調,故徐國也。《春秋·昭公三十年》,吳子執鐘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遂滅徐。徐子奔楚,楚救徐,弗及,遂城夷以處之。張華《博物誌》錄著作令史茅溫所為送。劉成國《徐州地理誌》雲:徐偃王之異,言徐君宮人娠而生卵,覺得不祥,棄之於水濱。孤傲母有犬,名曰鵠倉,獵於水側,得棄卵,銜以來歸。

《郡國誌》曰:山陽有金鄉縣。菏水逕其故城南,世謂之故縣城。北有金鄉山也。

又東過昌邑縣北。

澤水所鐘也。《尚書》曰:浮於淮、泗,達於菏,是也。《東觀漢記》曰:蘇茂殺淮陽太守,得其郡,營廣樂。大司馬吳漢圍茂,茂將其精兵突至湖陵,與劉永相會濟陰,山陽,濟兵於此處也。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