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北,過楊虛縣東,商河出焉。
縣令劉雄門下小史所輔,浮舟追至厭次津,與賊合戰,併爲賊擒。輔求代雄,毫縱雄於此津,輔可謂孝儘愛敬,義極君臣矣。河水右逕漯陰縣故城北,王莽之巨武縣也。河水又東北,為漯沃津,在漯沃縣故城南,王莽之延亭者也。《地理民風記》曰:千乘縣西北五十裡,有大河,河北有漯沃城,故縣也。魏改成後部亭,今俗遂名之曰右輔城。河水又東,逕千乘城北,伏琛之所謂千乘北城者也。
又東北過茌平縣西。
以明經為秦博士,秦坑儒士,伏生隱焉。漢興,教於齊、魯之間,撰五經《尚書大傳》。文帝安車徵之,大哥不可,乃使掌故朝錯受《尚書》於徵君,號曰伏生者也。漯水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古鄒侯國,舜後,姚姓也。又東北,逕東鄒城北。《地理誌》千乘郡有東鄒縣。漯水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漢高帝七年,封婁敬為侯國。應劭曰:臨濟縣西北五十裡,有建信侯城,都尉治故城者也。漯水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間,漢帝高六年覺得千乘郡,王莽之建信也。章帝建初四年為王國。和帝永元七年改成樂安郡,故齊也。伏琛曰:千乘城在齊城西北一百五十裡,隔會水,即漯水之彆號也。又東北為馬常坈,坈東西八十裡,南北三十裡,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河海之饒,茲焉為最。《地理民風記》曰: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河盛則通津委海,水耗則微涓絕流。《書》:浮於濟、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