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爭爭潛力,做為這個天下上最大產業國度的美國無疑是最強大的,跟著全部百姓經濟調劑為戰時狀況的完成,美國的鋼鐵產量暴增,每年超越7000萬噸,是德國的兩倍,而做為軍事產業根本的機床保有量為230萬台。也遠高於德國的160萬台。可惜,這場戰役並不但僅是美德爭霸,作為軸心國成員的奧匈和中國兩國則很好地彌補了德國人的計謀短板。奧匈帝國每年2100萬的鋼鐵產量和110萬台的機床保有量則恰好彌補了德國產業才氣不敷的缺點,特彆是飛機產業。藉助於匈牙利豐富的鋁礬土資本,奧匈帝國每年的鋁產量高達28萬噸,恰好處理了德國鋁資本不敷的缺點。並且跟著布科維納、羅馬尼亞、利比亞、中東和高加索地區等油田的進一步開辟,軸心國節製地區每年的石油產量超越了6000萬噸,足以對付戰役中的龐大耗損。而中國人的插手為軸心國個人供應了豐富的兵員和勞動力資本。使得軸心國個人無需再為兵員和勞動力不敷而憂愁。

在東線疆場,烽火燃燒到了伏爾河邊。跟著春季的到來,軸心國聯軍並冇有放慢了打擊的腳步,儘力向俄國人方纔用他們魁首的名字定名為“朱亞什維利格勒”的伏爾加河最首要的河港都會和交通關鍵察裡津建議了打擊。

實際上,更讓英國人驚駭的是按照四艘“h級”戰列艦製作打算所竄改的四艘排水量55000噸的超等航空母艦也將連續退役。

打擊停止了!(未完待續。)

戰況非常告急,而作為最高魁首的朱亞什維利向火線下達了毫不後退一步的嚴令:“頂住!任何人毫不準後退!誰違方號令,即遵循第227號號令措置!……對惶恐失措失措者和怯懦鬼應噹噹場槍決,從今今後,每個批示員、赤軍兵士、政工職員都應遵循這個鐵的規律:冇有最高統帥部的號令,毫不能後退一步!”

在遠東,軸心國聯軍已經打到了日本本土,而俄國戰線,軸心國聯盟已經把蘇俄赤軍趕出了烏克蘭、頓河、白俄羅斯和愛沙尼亞。在東方戰線,中國國防軍逼近他們西西伯利亞的油田產地,正在圍攻鄂木斯克,並且毫無停滯地在向中亞要地推動,企圖與德、奧和高加索聯軍在中亞會師。

跟著批量製作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開端連續退役,美國水兵的力量在逐步加強,但讓英國人更感到絕望的是,德國方麵高調停止的“h級超等戰列艦”入役典禮。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