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城位於鬆遼平原中部,是連接東北三省最首要的鐵路關鍵之一,中長鐵路和四梅、四洮三條鐵線路在此彙合,地理位置非常首要。如果這裡失守,那麼偽滿洲國的“都城”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地點的新京將無險可守,關東軍不得不抽調新京、瀋陽和哈爾濱兵力儘力向四平聲援。
這場戰役,在進入1942年後產生了龐大的竄改,軸心國聯盟在各個疆場獲得龐大勝利,就在遠東疆場下水兵打擊琉球的同時,中國國防軍也開端了全麵光複東北的作戰行動,並且歐洲疆場上也是捷報頻傳。
在西伯利亞和中亞戰線,240萬中國陸軍分三路沿遠東鐵路、額爾齊斯河一線和巴爾喀什湖一線向蘇軍防備虧弱的東方戰線敏捷突進,一舉霸占西伯利亞重鎮鄂木斯克,並開端威脅到蘇俄最首要的石油和產業質料供應基地。在中亞一線,約莫50萬中方國防軍沿伊犁河穀地向中亞進軍,一舉光複了被蘇俄侵犯的西北失地,並持續沿楚河西進,籌辦完整堵截蘇俄與中亞之間的聯絡,並籌辦與通過裡海進入中亞的軸心國聯軍在陸路會師。
戰役停止到現在,日本軍方高層已經冇幾小我還會以為日本會獲得最後的勝利,現在內閣的題目是如何能夠麵子地結束這場戰役。但中國人卻底子不籌算給東條當局儲存一些“臉麵”,提出的和談前提是日軍退出遠東、滿洲、朝鮮、台灣和琉球,這等因而要日本帝國放棄積年來擴大和對外侵犯獲得的統統“服從”,是不管如何也冇法接管的。
和談有望,這場戰役還得持續打下去。
在德軍強大的裝甲集群麵前,蘇軍白俄羅斯方麵軍和西北方麵軍被完整擊潰,兵士們一股股分離向後撤退,在德軍坦克個人的打擊下,崩潰在白俄羅斯廣饒的田野上。
在滿洲平原地區停止的是遲滯作戰,為關東軍主力撤往東部,依托千山、長白山和小興安嶺修建防地爭奪時候。現在支那軍的作戰行動與先前的打算幾近一樣,美津美治郎並不甘心就此撤離,而是想尋覓機遇,打上一場標緻的反擊作戰再走。
除了山海關一線外。在大興安嶺一線上,中國陸軍停頓很快,特彆是從霍林郭勒東進的第12個人軍和第21個人軍,敏捷超出大興安嶺,沿霍林河直撲白城、鬆原。隨時都有能夠轉向偽滿都城新京。
“……按照諜報部分的陳述,在大興安嶺南部地區發明多量支那軍。總兵力超越40萬。哈爾濱諜報站陳述說,約莫有近30萬支那軍正沿中東鐵路向東進軍,駐守齊齊哈爾的滿洲國防軍投降。到目前為止,已經有約莫150萬支那軍進入滿洲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