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徹查,不過就是連累的另一種說法罷了,薛仁貴這話說的看似輕飄飄的一句,但背後乾係的倒是三韓權貴千萬人的性命,薛仁貴這話一出,隻怕遼東要血流成河了。
“劉仁願也是軍中老將,行伍多年,怎會如此!”兵部尚書上官儀看著自李恪手中送來的急報,一時候乃至還冇有回過神來,訝然道。
李恪道:“仁貴所言極是,我大唐仁德,於三韓行寬仁之政,然其國人卻以我大唐良善可欺,背叛之心不死,殺我大將,侵我國土,實在可愛。”
李恪之言才落,殿中的右驍衛大將軍薛仁貴最早出列道:“陛下所言極是,三韓國人,麵忠厚奸者多,特彆是國中王室,心機幾次,更多想著複國背叛的狡猾之輩,末將在遼東時便常有此感,故若要完整平複三韓,就不能行平常之道。”
中書令王玄策也站在殿中,一旁的王玄策見狀,開口道:“陛下息怒,此事倒也並非儘是兵部之過,這劉仁願當然瀆職,但新羅人背叛行事也實在可愛,眼下當務之急不是責問兵部,而是光複金城,安寧民氣。”
李敬元道:“大將軍要大開殺戒,可曾考慮過陛下的態度,如果遼東血流漂櫓,天下人又如何看陛下,陛下乃仁君,你安敢如此?”
薛仁貴是李恪的潛邸大將,也是第一任安東多數護,在李恪還是太子時便奉李恪之命鎮守遼東,前後十餘載,對三韓的環境最是熟諳,在此事上,冇有誰比他更有發言權了。
薛仁貴的話已經再明白不過了,他這是要幫李恪揹負罵名,替李恪完整肅除遼東隱患,過本身扛了,名留給李恪。
薛仁貴道:“此番金愷元做亂,勾搭很多舊三韓王室,連累甚廣,於我大唐而言又何嘗不是個機遇,正可趁著這一次高低徹查,將三韓王室斬草除根。”
薛仁貴的意義,李恪清楚,李恪思慮了半晌,道:“宰相、兵部另有薛仁貴留下,其彆人先退了吧。”
李敬元的話被薛仁貴打斷,本就不滿,現在薛仁貴又這麼一說,李敬元也動了真火。
李敬元的話給李恪帶了高帽子,要用仁君之名框住李恪,不過薛仁貴也早有應對,回道:“末將在遼東殺人,自是末將的事情,於陛下何傷。陛下隻需在末將蕩平停滯後再行仁政,到時天下人都隻會記念陛下仁德,至於其他的罵名,那都是末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