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後故去有些年初了,後位也空懸好久,本也當另立新後。若立新後,那貴妃楊氏便是無庸爭議的獨一人選,既是因為貴妃本就是四妃之首,後位空懸貴妃順繼並無不當,更是因為楊妃是太子李恪的生母,除了她,另有誰能封後?
李佑固然不是李恪之敵,李恪也未曾真的把他看在眼中,但對於李佑其人,李恪多少還是有些體味的。
論出身,李佑不及長孫皇後的三個嫡子;論才調,李佑不止比不得李恪,乃至比起李泰還多有不如,至於名譽和功業,更是涓滴都談不上。
齊王李佑為其母舅陰弘智勾引,命親信昝君謨、燕弘亮二人私募死士,卻被齊王婚事府典軍韋文振所查知,遂具表上稟李世民,彈劾此事。
跟著長孫無忌乞降,魏王李泰離京,關隴門閥因為武舉也顯得可貴地溫馨,一件被李恪一向掛念在心頭的事情終究也能夠看到了但願,此事便是李恪生母楊妃封後之事。
李世民道:“歪曲皇子謀反,是夷三族之罪,處所不敢妄報,此事不會有假。”
李恪想了想,回道:“兒臣也難決計,如果依法嚴懲五郎,兒臣惜切手足之痛,可若不依法嚴懲,有兄長之事在前,此番又是如此,今後恐怕宗室難安。”
陰家與李唐可為血仇,李淵五子李智雲便是為陰世師所殺,陰世師在頑守長安時更曾掘李家祖墳,結下大仇,或許是這個的原因,陰妃固然頗得李世民寵嬖,但卻從不嬌縱,反倒行事謹慎,矜持甚低,在後宮分緣非常不錯。
“兒臣李恪拜見父皇。”李恪站在殿中,對李世民俯身拜道。
楊妃封後本就是局勢所趨,期間朝中也有報酬了奉迎李恪提過此事的,但因為聲量不敷,最後也都不了了之了。
李佑才調平常,麾下又無大將,更無精兵,本來以李恪的本領要平李佑之亂該當不是難事纔是,如何李恪反倒犯
李世民不解地問道:“恪兒,你行伍多年,也是海內名帥,朝中人多有嘉許,以你的本領,李佑謀反也能叫你難堪嗎?”
一個李佑本就野心勃勃,不是甚麼良善之輩,再加上一個一樣高傲的陰弘智,在齊州便就鬨出了大動靜來。
李世民沉聲問道:“此事你如何看?”
李恪歎了口氣道:“五郎突生此事,實在叫人毒手。”
李恪的這番話恰是說進了李世民的內心,在李世民眼中,李佑謀反與兒戲無異,不過傳檄可定,真正叫李世民如此起火,擺佈難堪的就是謀反的竟是李佑這個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