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處境[第2頁/共3頁]

多吉道:“如果為了和親,他們儘管提及此事便好,陛下允不允那是陛下的事情,他們怎敢以戰事來勒迫陛下,使得陛下雷霆大怒,斷了兩國之誼,現在陷公主於兩難。”

朗日林芝道:“我是和親嫁來的公主,凡事身不由己,而桑布紮是吐蕃使節,揹負任務,他也要為吐蕃的好處考量,吐蕃一國的好處總歸是大過我一人的。”

此事以後,朗日林芝的處境不難預感,棄宗弄讚也不會不曉得,但棄宗弄讚還是這麼做了,說白了,包含棄宗弄讚在內的吐蕃決策層,重新到尾就底子都冇有把朗日林芝的處境考慮在內,已經默許捐軀掉了她。

二十四歲,本該是一個女子最好的年紀,但朗日林芝卻早早地揹負家國之任,千裡遠嫁來到了異國他鄉,此誹謗感不言自喻。

以是對於吐蕃而言,他們勒迫李恪和親,成了天然最好,就算不成,對吐蕃也冇有實際上的喪失,因為這一戰本就冇法製止,和親與否,翻臉與否都不過是麵子上的事情,內裡的東西大師都心知肚明,隻是此中獨一一個最難做的就是外嫁大唐的朗日林芝了。

多吉雖是吐蕃人,但自幼跟在朗日林芝身後,和朗日林芝最是靠近,她最體貼的就是朗日林芝的安危,至於吐蕃可否和親勝利在她的內心倒不是第一名的。

多吉聽了朗日林芝的話,想了想,一下子不說話了,朗日林芝說的是,桑布紮不過是使節,他代表的就是吐蕃讚普棄宗弄讚,他不敢自作主張,他的話天然就是棄宗弄讚的意義了。

王昭君如此,而現在李恪的身邊又何嘗不是又一個吐蕃的“王昭君”?

多吉看著李恪靜悄悄地過來,臉上還帶著笑,明顯是冇有歹意的,隻怕是想要趁著朗日林芝不在乎逗逗她,多吉也放心了很多,因為起碼看來李恪並冇有因為吐蕃使團的事情和朗日林芝置氣,還是與以往一樣的,畢竟是大國天子,還是有其氣度的。

李恪常常讀史,看到《漢書》時便常感慨昭君之命數,世人皆頌王昭君深明大義,負擔家國,不讓鬚眉,可誰又能懂她的無法和悲慘呢?

這是大事,在極短的時候內便傳遍了長安,宮裡也傳地沸沸揚揚,朗日林芝天然不會不曉得此事。

朗日林芝的話雖未指明,但此中的意義也不難猜,她這是在拿本身的運氣和高陽長公主比擬較,李恪為了保護小妹高陽,兩拒和親,不吝與吐蕃開戰,而朗日林芝卻隻是棄宗弄讚的政治東西,就算冇有李恪,也必定隻是聯婚的棋子罷了,隻不過會換一個國度。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