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官拜揚州多數督,兼右驍衛大將軍,在朝中不管權位、名譽都在諸王之首,待李恪同武媚娘結婚,武家兄弟便是李恪的內兄,便是皇親,天然不成同日而語。
武元慶點了點頭道:“不錯,我們兄弟以二郎為至好,才言及此事,還望二郎勿要說於旁人。”
武元慶、武元爽非是應國夫人楊氏親子,而是軍人彠原配相裡氏所出。以往武元慶、武元爽兄弟仗著楊氏無子,武家遲早也要交到他們手中,故而他們兄弟對楊氏母娘驕易,多有失禮之處。
這幾日,武家兄弟每日便約了京中老友廝混,流連妓坊青樓,不甚快哉。
武元慶見狀,也舉杯道:“二郎所言甚是,自武德年底,阿爹自禁軍外鎮處所,除每歲我兄弟隨父返京之日,你我便甚少得聚,本日可貴有此良機,來,我們共飲。”
劉樹義乃故元謀功臣、魯國公劉文靜之子,暮年李淵太原起兵時,軍人彠和劉文靜同在李淵的大將軍府效力,劉文靜為司馬,軍人彠為司鎧參軍,當時劉文靜和軍人彠同殿為臣,便就熟悉,可謂故交。
一杯飲儘,三人放動手中的酒樽,劉樹義又開口對武元慶問道:“賢仲昆此番隨父北上,不知能在長安待到幾時?如果能久些纔好,你我便可常聚了。”
攬紅樓位坐平康坊東,也是平康坊中數一數二的青樓,比之一擲令媛的擷玉樓雖有稍遜,但安插清雅,鶯燕成群,比之擷玉樓也相去不遠,正和武家兄弟這些手頭不甚寬廣,卻又頗重顏麵的的權貴後輩。
武德年間劉文靜被冤謀反,軍人彠還曾上書為劉文靜討情,固然未能保得劉文靜性命,但兩家友情之深,可見一斑。
可現在跟著武媚娘和李恪即將大婚,武媚娘即將成為楚王妃,武媚娘和楊氏已經不是武家兄弟能夠開罪的起的了,更加要命的是在李恪落魄江陵時,武家兄弟曾難堪熬李恪,對李恪不敬,眼下因兩家大婚,李恪並未究查,可如果將來李恪當真計算起來,他們有如何能落得好去。
劉樹義一口應道:“此事自是當然,隻是據我所知,楚王其人一貫脾氣陰沉,睚眥必報,你們兄弟開罪了楚王,恐怕今後在應國公府再無立錐之地啊。”
李恪本就是皇子,又因往昔護境安民之功為長安百姓所重,楚王府雖無決計鼓吹,但武媚娘和李恪大婚之事早已在不經意間傳遍長安坊裡,人儘皆知了,劉樹義天然也很清楚。而武媚娘以國公之女嫁於李恪為正妃,於武家而言更是良緣,故而劉樹義有此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