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淩煙閣[第1頁/共3頁]

李世民獵奇地問道:“死者不成複活,你能有甚麼體例?”

李世民問道:“你也附和玄齡之意,行寬仁之法?”

李恪看著李世民躺在軟塌便,雙目微闔的模樣,彷彿非常倦怠,因而問道:“父皇但是昨日未能安息好,兒臣看著父皇彷彿有些勞累。”

李恪道:“父皇所言極是,短短一歲時候,連逢變故,確叫民氣中悲泫。”

李世民道:“那依你的意義呢?這連坐之法又該如何調改。”

李恪說著,想起了溫彥博,內心也不免有感,低下了頭去。

現在的李世民正年滿四旬,不比以往那般結實,再加上長孫皇後病故,李承乾謀反,李世民的心態已漸不如前,又恰逢溫彥博病故,不免有此一言。

而就在李恪低下頭以後,俄然心中一動,又想起了甚麼,對李世民道:“兒臣有一法,或可解父皇憂思之苦。”

李恪不假思考地回道:“既是便於父皇追思老臣,天然便當纔是緊急,在太極宮東北向三清殿旁有一處淩煙閣,既便於父皇前去,又在宮中,彰顯高貴。”

“父皇放心,兒臣必然辦地安妥。”李恪聞言,當即應道。

李世民問道:“倒也不必宮中畫師,我大唐論丹青之道,無出將作少監閻立本之上的,由他來作畫,定可複現諸臣神韻。隻是這懸畫之地又該選於那邊,這懸畫之地也是有講究的,如果偏僻了難顯恩德,懸於正殿又有些不當。”

李世民道:“不錯,恰是此事,自去歲以來,短短一載工夫,皇後、溫彥博,虞世南、姚思廉接連亡故,蕭瑀、李靖、魏征也儘已年老,身子骨也不比疇前了,不知還能伴駕幾載,朕也是突而有感,心中竟不免有些淒然。”

李世民舒了口氣道:“為父昨夜歇地倒是還可,隻是內心不甚利落,便不免閃現疲態了。”

李世民說完,長長地舒了口氣,靠著身後的軟塌便靠了下去。

李恪聞言,大抵也曉得了李世民的意義,李恪道:“父皇但是因溫相亡故之事心有所感。”

李世民搖了點頭道:“存亡之事,朕尚且冇法擺佈,何況是你。”

李恪道:“雙喜同至,如此便是極好了,隻是關於入淩煙閣之人父皇還需與諸位宰相先行議定,不然到時怕會生了亂子。”

李世民附和誌:“好,此事便有你來主議,先大抵定個章程於我,五今後在政事堂與諸位宰相商討。”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勁道:“好,就是淩煙閣,劉秀有南宮雲台閣,有雲台二十八將,那朕也有淩煙閣,有淩煙閣功臣,如此可與之媲美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