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1頁/共3頁]

李恪很清楚,如果李恪保舉李靖任這尚書右仆射一職,就算李世民同意,恐怕李靖本身都不肯意。

李恪提起手邊的茶壺,親身為岑文字倒了杯茶,道:“執失思力於弟子曾有拯救之恩,弟子不便回絕。”

但杜如晦的尚書右仆射是自長孫無忌手中承得,杜如晦如果離職,尚書右仆射八成便會重回長孫無忌手中,到時長孫一黨節製六部,虧損的天然還是李恪。

保護回道:“方纔政事堂朝會以後,陛下並未回宮,而是直往蔡國公杜相府上而去,非常倉猝。”

不過岑文字思慮了半晌,道:“就功勞和輩分而言李大帥倒是可與長孫無忌一爭,但以李大帥的性子,恐怕不肯如此。”

若非如此,以李恪堂堂親王的身份,又何必如此禮待一個胡人?

岑文字問道:“殿下在偏廳待了有些時候,想必是應了他了?”

但病來如山倒的事理李恪又怎會不懂,杜如晦為李世民得天下,治天下已殫精竭慮,身子早已大不如前,他何嘗冇有轟然倒下的能夠,並且李恪算算時候,杜如晦的壽數倒是就在這一兩年內了。

數月之前李靖在突厥大勝,活捉頡利,一身功勞冠絕當朝,如果李恪保舉李靖為相,倒也不是冇有能夠。

聽李恪這麼一說,岑文字的神采也沉了下來。

李恪想了想,問道:“岑師覺得李靖如何?”

岑文字問道:“那殿下的意義是?”

李靖立大功還朝,功績尚未加身,便忙著自汙以自保,行事可謂謹慎。

李恪俄然神采一正,眉頭輕鎖,對岑文字道:“父皇如此焦心,莫非是杜相病危了?”

岑文字話音一落,一刹時李恪明白了過來,唐史有載,蔡國公杜如晦英年早逝,他的止壽之期恰是在貞觀初年,說不得便是這一次。

但是李恪最為體貼的卻還不是他的代價,而是杜如晦身後全部朝堂的變動。

岑文字想了想,對李恪道:“陛下下旨,命突厥各部貴族家小遷入長安,人數多達萬戶,執失思力來此,想必就是為了此事吧。”

李恪同岑文字正在飲茶說著突厥之事,而就在此事,李恪王府的保護便俄然走進了內院。

李恪道:“恰是,突厥各部貴族即將奉旨抵京安居,這個節骨眼上他們想借弟子的大旗來彈壓京中的部分宵小。”

李恪道:“岑師不是外人,固然講來。”

岑文字看著李恪鎖眉的模樣,天然也曉得李恪在擔憂的是甚麼,因而對李恪道:“殿下也不必太多憂心,杜如晦雖是文臣,但卻常曆行伍,身子骨冇那麼弱,臣三日前曾見過他,當時他的精力還算不錯,也許此次隻是染了風寒,並無大礙。”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