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1頁/共3頁]

李恪頓了頓,接著道:“如果拉攏突厥各部怕是行不通的,卻不知鄭寺卿可知鐵勒一族?”

當李恪回到本身的大帳時,鄭元壽已經在帳內等待。

待鄭元壽起家後,李恪問道:“寺卿來的好生俄然,不知是何時到的突厥。”

鄭元壽口中的溫相便是去歲李恪在北上的路上見到的溫彥博,溫彥博回京後便被李世民拜為中書侍郎,位列宰輔之位,不過現在的溫彥博年已五旬,再加上身子骨弱,天然不宜北上,以免傷了身子。

鄭元壽道:“臣奉皇命而來,也是三日前才過的陰山。此次北使,溫相本已請纓為使,不過陛下顧忌溫相年老體弱,這才命下官走一趟。”

李恪竟然聽懂了他的話?這隻是一個九歲的少年呐!

鄭元壽雖是臣子,但位列九卿之一,官位不低,在加上他在中原世家中位份不低,李恪也不會有涓滴怠慢,李恪忙上前將鄭元壽扶起道:“鄭寺卿遠來辛苦,快快請起。”

“殿下的意義是從鐵勒九部動手?”鄭元壽心中訝異,臉上卻故作平高山問道。

李恪對鄭元壽道:“眼下頡利在突厥雖為儘得民氣,突厥各部見也多有反對之聲,但頡利在突厥積威甚重,鄭寺卿如果冒然去拜見突厥各部的話恐怕會出亂子,叫頡利徒生警戒,於我大唐倒黴。”

如果夷男能與大唐締盟,由大唐為他撐腰,助他一臂之力,想必他會很樂意反出突厥的。

李恪點了點頭道:“不錯,鐵勒九部屈就於頡利之下,奉協頡利為主不過是情勢所迫,他們無時不在想著反覆昔日的光輝。鐵勒九部中特彆是薛延陀和回紇兩部最強,這類心機便更重。你如果奧妙遣人去見薛延陀部夷男,必能拉攏。”

李恪此前與夷男打過交道,這夷男乃是個實打實的野心之輩,一向想反出突厥,自主為汗,而眼下夷男所害怕的不過是頡利的兵力。

鄭元壽本來隻當李恪思歸,必然會提及關於他回朝的事情,可李恪的話冇有提及半個字關於如何迎他回朝的話,而是直指他所說的第二點。

李恪邇來一向忙於對於康家父子,有力用心,再加上他身在突厥,動靜閉塞,唐使北上他也竟是剛剛纔獲得的動靜。

以李恪的年紀,能看到這一步已經算非常可貴了,不了李恪接下來的話卻叫鄭元壽更加驚奇了。

試圖迎回李恪天然是不假,但所謂拜見頡利君臣恐怕就冇有那麼簡樸了。

李恪的話倒是說得俄然,鄭元壽一時候倒是冇反應過來,不過李恪年幼,恐還不曉事,身在突厥又能成甚麼大事?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