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1頁/共3頁]

李長沙道:“多數督,阿爹同我都無官職在身,又常不在京中,人微言輕,恐怕陛下一定能思及我等,還望多數督垂憐互助啊。”

李恪身為皇子,在長安時本就是位高權重,李恪業師岑文字更是官拜中書宰輔,可參絕朝政,論耳目,李恪自是比他們這些久居晉陽的宗親勳貴來的多地多,曉得政事堂的事情也在道理當中。

李恪擺手風雅道:“無妨,堂兄不是外人,有何不成說。”

不過宗室後輩縱是要降封,也毫不會降李恪、李泰如許的皇子親王,要降的也是嗣王亦或是郡王、國公之類,而李奉慈和李長沙正在其列。

李恪想了想,回道:“此事本王也拿不準,本王隻是隨口一提,伯父與父皇訂交匪淺,父皇一定會動伯父的郡王爵,堂兄也不必擔憂。”

李恪點了點頭回道:“本王隻是略加敲打罷了,確偶然同他撕破臉麵。”

李恪越是這麼說,李長沙反倒更加地不安了,李恪若當真感覺李奉慈的郡王爵安定,便不會有方纔之言了。

如果說李恪酒醉,腦袋不甚利索,偶有胡言,李長沙也許還不甚憂心,但王玄策不善喝酒,全部酒宴從始至終,王玄策都未飲幾杯,神采清楚地很,李恪和王玄策的話入耳,李長沙隻感覺後背一陣冷風吹過,打了個寒噤,頓時復甦了過來。

“殿下,李長沙已經走了。”看著李長沙出府拜彆,王玄策回到了偏廳,對李恪道。

李恪是李世民愛子,現在又身在太原,如果李恪情願討情,李世民天然會多考量幾分。

李長沙訝然問道:“怎會如此?”

公然,李恪接著道:“現在朝中風聲頗大,此事恐怕再生波瀾啊。”

李奉慈在宗室後輩中本就名譽不佳,當初李世民特下恩旨保了李奉慈的王爵,在朝中還引發很多非議,現在李恪當著李長沙的麵又提此事,李長沙頓覺不妙。

不過想來也是,李恪善飲,千杯不倒,戔戔一罈酒,李恪又怎會醉了,方纔李恪的這幅模樣也隻是做給李長沙看的罷了。

王玄策道:“這位渤海郡王在太原名聲極差,不止窮奢極欲,乃至還常有侵犯民田,強買強賣之行,李奉慈這些罪跡證據確實,殿下要想動他不難。”

李恪接著酒勁,倒也風雅,李長沙的話出口,李恪也一口應了下來,對李長沙道:“可貴你我兄弟脾氣如此相投,這有何難,過些日子,本王便手書一封,送入長安,為伯父和堂兄討情。”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