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德聞音知雅,懂事地對李恪回問道:“那不知陛下覺得大明宮如何,大明宮乃是先皇為高祖天子所建,就在龍首原之上,毗鄰太極宮。”
李恪道:“太極宮陣勢低窪,陰濕太重,而母後畏濕,長此下去恐怕不是體例,兩位可有甚麼建議?”
不過明顯他們是多想了,李恪這點容人之量還是有的,對於閻家之才李恪一樣看重,正欲重用。
李恪笑了笑,走到了楊後的身後,一邊親身脫手,悄悄地給楊後揉起了後肩,一邊笑著回道:“阿孃放心便是,近兩年來大唐風調雨順,殷民阜財,修建一處宮殿還是不成題目的,更何況此番修建大明宮亦非儘是朝廷出資,東南處所也會多有捐貢的,無妨事。”
李恪不假思考地回道:“母後新宮之址最好是在城北,陣勢高些的處所,如此既得乾爽,朕時去問安也便利。”
李恪回道:“太極宮地處低窪之地,濕氣尤重,春秋尚且如此,一旦入夏便更加難捱了,兒要為母後修建新宮,叫母後住的舒坦些。”
聽著李恪的話,閻立德頓了半晌,對李恪道:“續建大明宮倒是無礙,隻是大明宮的打算遠弘遠於翠微宮,超其數倍,隻怕為翠微宮籌辦的東西遠不敷對付。”
李恪心中已經有了計算,他問閻立本不過是尋個由頭罷了,天然不會讚成翠微宮之說,李恪道:“翠微宮在青華山下,尚在長安城南近四十裡,相距太極宮更遠,如果母後居於翠微宮,今後朕如何每日問安,實在是不當。”
不過現在閻家兄弟被李恪傳召,倒是吊著一顆心的,將作監給楊後補葺百福宮的事情他們是曉得的,至於修成了甚麼模樣他們也很清楚,在他們看來,李恪俄然在百福宮中召見他們,多數是看了百福宮的模樣後動了怒了。
閻立德是心機工緻之人,他看著李恪的模樣,明顯是早有計算的,因而對李恪問道:“那不知陛下對新宮選址有甚麼要求?”
閻立德之言入耳,李恪的臉上暴露了笑意,李恪道:“閻尚書所言甚善,就依閻尚書所言,續建大明宮,恰好也可調翠微宮的木料石料用於大明宮。”
“兩位閻卿不必擔憂,朕此番傳你們入宮非是為了問補葺百福宮之責,補葺百福宮本就不是一兩月之功,朕不會不通道理,是以見怪的。”待閻家兄弟見禮後,李恪看著兩人稍顯嚴峻的神采,對兩人欣喜道。
兩人聞言,稍稍鬆了口氣,對李恪問道:“那不知陛下傳我等來此是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