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婚使之事對於吐蕃而言實在也是功德,畢竟隨婚使是能夠名正言順地留於長安的,正可為吐蕃在長安的耳目,祿東讚天然也樂見其成。
吐蕃噶爾家屬乃吐蕃權貴,更是國中重臣,兩朝四相,在吐蕃聲望極重,乃至可比讚普一族。
祿東讚計有五子,宗子讚悉若雖是嫡長,但不過中人之資,平常罷了,倒是次子欽陵幼年聰明,脾氣果斷,與他最是類似,也是諸子中祿東讚期許最高的,暗裡視為將來的接繼之人,可誰能想到李恪竟然恰好就開口要了欽陵。
李恪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祿東讚的內心就是有百般不甘,萬般不肯,也無話可說,無話敢說了。
而在祿東讚身後,又有祿東讚宗子讚悉若和次子欽陵前後繼為大相,特彆是欽陵(史稱論欽陵)以天縱之才號為當世名將,手握吐蕃邊疆兵權,開立國未有之先例,前後敗唐軍三十萬,侵犯吐穀渾,經略青海,與大唐爭雄西域,在軍事上給大唐形成的困擾遠勝其父祿東讚。
既然祿東讚自稱為宗子,不便為使至大唐,那留下其子欽陵也是個不錯的挑選。
祿東讚視欽陵極重,將來是要擔當家業的,在他看來,他寧肯放宗子讚悉若來唐,也不肯次子欽陵來唐,但李恪自此之前早已用他本身的話堵住了他的嘴,他此時也不便反口。
李恪所言有些咄咄逼人的意義,祿東讚明顯已經有些墮入難處了,一時候並未回話,而此時坐上上首的李世民彷彿也看出了李恪有些變態的行動。
李恪笑道:“本宮聽聞吐蕃使團中人有言,貴使家教得宜,家中幾位公子俱是乾才。貴使宗子讚悉如果要擔當家業的,天然不便來唐,那便定了貴使次子欽陵吧。”
李恪帶人一貫寬和,朝中人儘稱道,甚少如此對人相逼的,但李恪是誰,李恪是大唐儲君,李世民的愛子,李世民雖不知欽陵將來的成績,更不知李恪要祿東讚次子欽陵來此的實在目標,但李世民也有本身的瞭解。
兩國和親,是為了邊線承平,吐蕃讚普鬆讚乾布都捨得親妹遠嫁長安,更何況是他祿東讚的次子,總不能他祿東讚的次子還要貴地過東君公主吧。
現在的祿東讚內心隻要一個動機,那就是早點和婚事畢,好叫他歸去吐蕃,有李恪在長安,誰都不曉得李恪在憋著甚麼壞心機,這本來叫他奉為崇高的長安城他是一日都不想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