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相時聽了李恪的話,一下子竟愣住了,這阿史那雲如何就成了有功之臣了?
近侍從顏相時的手中接過供詞,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隻大略地看了一眼,便曉得這供詞所言必定不虛。
不過此時的顏相時卻來不及思慮這些,他得了李恪的話,當即對李世民道:“啟稟陛下,楚王認罪了。”
他張公瑾不是瞎子,定襄數萬雄師也不是瞎子,顏相時這麼說,與指鹿為馬何異?
李恪之言方落,顏相時便辯駁道:“與她無關?可下官獲得的動靜倒是殿下與那突厥公主早有交誼,故而枉顧國法。”
可李恪感覺奇特的卻不在動靜流出,而在顏相時為何能拿到士卒的供詞。
阿史那雲再如何說也是可汗之女,李恪因情麵私縱確有恰當之處。
李恪想過顏相時彈劾本身的來由,但冇想到竟是私縱阿史那雲之事。
諫議大夫,掌規諫諷諭。凡朝政闕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皆得諫正。
除了長孫無忌那隻老狐狸,另有誰會如此大費周章地跟他過不去?
戔戔私縱阿史那雲要不了李恪的命,長孫無忌不會不清楚,想必這私縱突厥公主之之罪不過是一個引子,李恪若當真是應了下來,想必他們另有背工,以是李恪毫不能認了。
李世民殿下辯論的李恪,曉得李恪敢這麼說自有他的原因,因而問道:“哦?這突厥的公主於我大唐有何功勞?”
顏相時回道:“天然是在突厥因私交私縱突厥公主之罪。”
國宴之上,竟彈劾大唐皇子私通突厥,縱放要犯,不管成敗與否,李世民的臉上都欠都雅。
在張公瑾看來,顏相時彈劾李恪通敵,實在是好笑至極。
大殿之上,顏相時不會平空假造,他的話天然有他的根據,顏相時從懷中取出了一張紙,雙手捧起,對李世民道:“此乃證人之供詞,還請陛下聖覽。”
顏相時聽著李恪認了下來,當即送了一口氣,李恪隻要認了供詞之事,離他認罪也就不遠了。
李世民道:“我大唐建國以來,雖不以言開罪,但不代表你便能夠胡言猖獗,本日,你如果拿不出證據來,朕毫不饒你。”
長安城權貴無數,顏相時身處此中實在算不上小我物,他更是一介文臣,在軍中毫無根底,為何他會曉得此事,並拿到了供詞?
北伐雄師十數萬,曉得李恪私縱阿史那雲的人也不在少數,天下冇有不通風的牆,這個動靜流出李恪倒也不感覺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