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才中午,又逢春時,氣候風涼,正宜趕路,隻消快馬加鞭,大半日趕上百十裡路也不是難事。
李恪聽著武媚孃的話,也明白了過來,武德九年下旬,李世民謀玄武門之變,奪大唐帝位,時軍人彠為李淵親信,正於揚州任多數督府長史,代掌揚州多數督李孝恭權柄。
李恪自伴計口入耳到“裴公子”三字時,劈麵前的這個少年已經來了興趣。
頡利可汗武德九年秋犯境關中,武德年底,貞觀年初,當時的李恪確也是剛到突厥,寄人籬下,忙著自保呢。
李恪和武媚娘進了文水縣城,時候不過才當中午,離晚間尚早,乾脆便帶著世人在城中的酒樓用了餐。
“諾,我這就命人去下帖子。”王玄策聞言,當即應了下來。
李恪點了點頭,對身邊的王玄策問道:“先生可知這文水縣令是誰?但是裴仁師?”
李恪年前南下之時便是輕車簡從,故而此次北上也未曾大張旗鼓,比起來京之時也不過量帶了些女眷和金銀金飾之類。
“裴公子來了。”這位少年明顯也是店中的熟客,少年剛進,便有酒館的伴計迎了上去。
因為李恪此行楚王妃武媚娘也一併隨行,故而李恪也帶了府中女眷沿路顧問,路程天然比李恪獨行慢了很多,整整行了八日才抵太原。
文水縣地處太原西南向,背倚呂梁山,麵對汾水,與李恪多數督府地點的晉陽縣隔河相望,也算是晉陽城的西南樊籬,位置險要。
李淵下葬的進度比李恪想的要慢上很多,李淵的獻陵參照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寢規格營建,固然在李淵身前便已經親身下旨始建,但因長安民力大多被調來修建了供上皇居住的大明宮,故而修建陵寢民力有限,直到李淵駕崩,也未能完工。
不過文水縣對於李恪而言,卻不止是一個樊籬那般簡樸,因為文水縣還是楚王妃媚孃的故裡。
李恪回道:“武德九年底,當時我當也是剛至突厥未久,不過異國為質罷了,勉強保得性命,談不上甚麼為國效力。”
武媚娘笑著回道:“媚娘那裡比得殿下,彼時殿下想必已經在身在突厥,為國效力了。”
不過說來也是無法,李世民為李淵修建的寢宮大明宮還未建成,李淵便駕鶴西去了,轉而將修建寢宮的工匠轉到了修建陵寢當中,進度便快了很多,次年出了正月,便就完工了。
李恪乃幷州多數督,隻掌軍府,不問州縣政務,而全部河東下轄州縣甚多,李恪天然記得不甚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