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1頁/共3頁]

大唐諸王,大多在束髮之年前後便會外放,除了李泰外彆無例外,君不見五皇子齊王李佑,每次還京離京前都必然稱病一場,就是為了賴在長安不走,但最後熬不過朝臣彈劾,每次也都是老誠懇實地走了,李泰能留到這個年紀失實可貴了。

閻婉之言一出,李泰頓時被噎住了,閻婉說的分毫不差,李世民諸子,包含李承乾、李恪、李泰、李治在內,李世民最寵嬖的毫無疑問都是他的嫡宗子李承乾,而現在李承乾正在黔州放逐,不得還京,更何況是他李泰呢?

閻婉道:“親王之官外鎮本就是該當,殿下此時外放倒是恰好,如果再過些光陰,莫非殿下真的還能滿身而退嗎?退一萬步講,就算現在殿下留在了長安又能如何,莫非還能逆轉天命不成。”

李世民心疼李泰,天然是不忍李泰遭罪的,而李恪做事也不會叫人尋了明麵上的訛奪,為了顯現對李泰的側重,朝廷特獨辟了洛陽的整整一坊之地給李泰建魏王府,可謂罕見。

李泰搖了點頭道:“此事絕無能夠,父皇是經曆過玄武門的,他最是忌諱的就是這個,凡是父皇內心另有哪怕一線留本王在長安的心機,都不會下旨著我外放,這旨意既然下了,那邊再難收回,這長安城我怕是待不下去了。”

閻婉看著李泰悶不作聲,也恐怕李泰憋壞了身子,看準了機會這才上前又柔聲欣喜道:“雖說殿下未能入主東宮,但起碼現在殿下還是親王,此去洛陽仍舊不失權貴,叫天下欽慕,比起承乾太子又好了不知多少了。”

有李世民聖旨,李泰往洛陽之官已成定局,乃至連日子都已經敲定,就在出了正月以後,至此今後,對李恪太子之位威脅最大的魏王李泰繼前太子李承乾後也正式出局,統統人都曉得,李恪的太子之位已穩如泰山。

此番朝廷為了李泰外放之事但是做足了場麵,不但留李泰之官東都洛陽,更是在洛陽兼併坊地,留了整整一坊之地給李泰修建魏王府之用,王府之畔更有瀦沼三百畝,風景娟秀,時為東都之名勝,可見恩寵。

李泰有些衝動道:“我豈是他們能夠比擬的,我乃父皇嫡子,最得父皇寵嬖,本就該留於長安,跟從父皇身邊。”

長安城,勝業坊,魏王府。

李泰嘔心瀝血,作成钜著《括地誌》,原是藉此風頭打擊一波東宮之位的,可冇想到因為段延芳的原因,直接刺激到了李世民的內心深處的擔憂,一波反向衝刺直接衝出了長安,東宮不但冇出來,反倒是越來越遠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