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後最得李世民寵嬖,朝中百官更是廣受恩德,如果長孫皇後瀕死前開口,要收李恪為嫡子,不管是李世民還是百官都不會明著反對,此事勝利的機遇極大,乃至能夠說是十拿九穩。
李恪問道:“母後是太子生母,為何會同兒臣講這些。”
長孫皇後接著道:“你少年出塞為質,四載後挾絕代之功還朝,而後淮南治水,河東練兵,大漠北伐,更是建功無數,論才調,論名譽,你都是諸皇子之冠,就連太子也被你穩壓一頭,縱謂之國之英才,皇室俊彥,亦涓滴不為過。”
李恪看著麵前的長孫皇後,內心不由有些淒然,母範天下,名傳青史的長孫皇後,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與平常的母親也毫無半點差彆,內心所繫的也都是後代的安然罷了。
李恪並未因為長孫皇後的話而有涓滴的衝動,這些東西早在他決定要走這條路的時候就已經看得清楚,不管是從誰口中說出,他都能夠泰然處之。
長孫皇後看著李恪似有所動,因而接著道:“今後你與貴妃的乾係穩定,還是親母子,隻是多了一個嫡子的身份,如何?”
“買賣,一個乾係諸子性命和江山歸屬的買賣。”
李承乾雖年不過十九,但卻已有昏庸之相,將來他若為帝,恐怕又是一個隋煬帝,那對大唐而言天然是災害。可他若不為帝,又可貴好的了局,畢竟自太子之位上退下的,又有幾個是能得善終的。
長孫皇後道:“你的野心,旁人或有不知,但我是清楚的,你少年請質,北上漠北四載,當時我便曉得你必與平常皇子分歧,你看著東宮或者太極宮的那張龍椅,隻怕有些日子了吧。”
李恪聽著長孫皇後的話,笑道:“母後總不會是特地為恭維兒臣的吧。”
李恪道:“母後舐犢情深,兒臣深感腑內。”
李恪抬開端,看了看大殿的四周,殿中四周空曠,一眼望去便能到底,確無旁人,因而李恪謹慎地問道:“兒臣不知母後所指的買賣是何意義?”
李恪道:“太子年青氣盛,行事常有不當,這倒也是朝野表裡共知的。”
長孫皇後乃太子李承乾生母,天然是和李承乾站在一處的,她說這句話豈不是和她的態度衝突了嗎?
如果說李恪因為長孫皇後的話,情感崛起顛簸的話,便證明李恪其人短了些城府,長孫皇後也會輕看他兩份,但長孫皇後的話落入李恪的耳中,李恪的神采卻波瀾不驚,聲音也沉寂如水,與此前並無太大差彆,長孫皇後反倒更加地果斷了本身心中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