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新羅大營,民氣惶惑,軍中也連續呈現了很多逃兵,對於現在的新羅軍和金庾信而言,最好的體例就是鄙人方城暫守,或是班師返國,清算軍心。
金庾信回道:“大將軍說的是,眼下新羅的倭軍兵鋒正盛,處所應對不力,故而才向領兵在外的末將乞援。”
金庾信曉得一旦在此時進軍的結果,在獲得蘇定方的軍令後,不敢有涓滴的擔擱,趕緊就去了熊津城,麵見蘇定方,要求退出北征高句麗一戰。
金庾通道:“恰是如此,倭國雄師臨城,而國中雄師又被末將儘數帶出,沙鼻岐、奴江兩城已經危在朝夕,國中百姓亦是惶恐失措,末將請領兵回守,還望大將軍允準。”
“大將軍,金庾信求見。”唐軍主帥大帳中,蘇定方和劉仁軌正同新任熊津都督劉仁願商討安寧熊津之事,俄然有衛率進帳稟告道。
蘇定方問道:“正則覺得我該不該見他?”
蘇定方曉得金庾信是為了何事,但還是道:“不知是何事,但說無妨,隻要無礙於征高句麗大局,本帥儘量允你。”
聞得衛率所言,劉仁軌對蘇定方道:“想必金庾信這是求避戰來了。”
劉仁軌雖是統軍的都督,但倒是文臣出身,是能夠出將入相的人物,他的心機豈是金庾信能夠比得了的,金庾信之言才落,劉仁軌便對蘇定方道:“大將軍,新羅畢竟是我大唐藩國,如果金將軍所言失實,倒是也不能不問,畢竟此番倭軍來此本是衝著我們來的。”
如果新羅真的被倭軍大部入侵了,劉仁軌所言天然是對新羅極好的,但所謂倭賊入侵的動靜不過是金庾信誇大誣捏的,金庾信頓時就慌了。
蘇定方當即道:“好,那就依正則所言,由你領一萬海軍並五千步兵往新羅聲援,務必全殲倭賊,不使亂我大唐藩屬。”
當初李恪遣了劉仁軌為副將,幫手蘇定方東征就是有原因的,李恪也曾叮嚀過蘇定方,如果遇事可與劉仁軌商討。
金庾信來此所為,本就是但願能夠幫忙新羅抽身出高句麗之戰,但蘇定方卻說瞭如許的話,上來就堵住了金庾信的嘴。
金庾信口中所謂廬原君所率的倭國海軍不過是此次倭國救兵的後部,總計三千餘人罷了,現在倭國海軍大部已經全軍淹冇,這些後部人馬到了新羅,與其說是攻城的,倒不如說是過路清算的。
不過蘇定方的話卻出乎了金庾信的料想,蘇定方在得知這個動靜後,並未立即反對金庾信,而是先問道:“倭軍竟如此刁悍,光以新羅國中現在的兵力已經冇法對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