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下旨,著兵部尚書李績掛帥,新任刑部尚書劉德威為副,發懷、洛、汴、宋、潞等九州府軍前去平叛。
李世民諸子,李承乾放逐,李泰之官,李治彷彿成了李恪的小尾巴,經常跟從李恪身後,李恪已經成了繼位天子的獨一合適的人選,李恪的太子之位毫不會因為這些背叛所言便有半分的擺盪。
武媚娘坐在李恪的身邊,看著李恪正津津有味地看著李佑造反檄文的模樣,笑著問道:“這檄文通篇都是謀逆之語,大多還是不堪入耳的,三郎怎地還看得如此專注。”
論起聖寵,李佑和李承乾本就不成同日而語,更何況李佑這是起兵謀逆,禍亂山東,比起當初的李承乾行刺的影響來地還要大地多,李世民不留他的性命本就是該當。
李世民會做出如許的決定李恪也不難瞭解,當初李承乾謀反,李世民留下了他的性命,如果此次李佑謀反也是如此,那是不是意味著親王謀反仍可活命,那今後恐怕宗室再也難安。
李恪不解地問道:“是何事?”
武媚娘問道:“三郎但是籌辦由長孫家出麵先提此事?”
因後位不決,致宗室不安,對太子李恪的名分頗多說辭和攻訐,乃至兵禍,而要處理這個題目,最好的體例就是封楊妃為後,如此一來李恪太子之位無懈可擊,宗室也可安寧,親王也就消停下來了。
李恪坐在書房中,手中捧著大大的一張處所送來的李佑造反的檄文,麵帶笑意,不時地還笑出了聲來。
李恪要推楊妃封後,但封後是國中大事,冇有好的機遇李恪又不便冒然脫手,而這一次李佑造反,四傳的檄文恰是最好的機遇和說法。
李恪對武媚娘道:“你說的是長樂?”
武媚娘回道:“長孫家能助三郎一臂之力,推母妃登後位的又何止長孫無忌一人,莫非另有一人三郎忘了嗎,此人對父皇的影響可不弱於長孫無忌。”
【彙集免費好書】存眷v.x【書友大本營】保舉你喜好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李恪一手拿著檄文,一手指著檄文中的一句,對武媚娘笑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今有偽太子恪,非嫡非長,側妾所出,竟能勾引父皇,立為宮儲,以己之權勢,漫傾朝野,禍陷忠良,人可誅之’,這一句寫的不就極好嗎?”
當初李恪自涼州回京,長孫無忌便曾見過李恪,提出了李恪保住長孫家的前提,而代價就是長孫家要助李恪推楊妃為後,現在李恪承諾的事情已經在做了,剩下的隻差長孫無忌兌現承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