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荊王謀逆[第1頁/共3頁]

李世民抱病,一度昏迷,就在這個動靜傳到洛陽的時候,很快也就傳到了長安。

華州在關中富庶之地,緊鄰雍州,相距長安也不過戔戔一日的路途,對於外放的親王而言絕對算得上是殊遇了,畢竟就連皇子外放都大多離京甚遠,李元昌卻能夠留於天子腳下,可謂可貴。

哪怕是現在李世民昏倒不醒,傳出矯詔,李恪也有充足的信心和才氣在最短的時候內穩住局麵。

柴令武笑道:“我雖不能,但有一人卻能夠?”

華州治於鄭縣,前據華山,後臨涇渭,左控潼關,右阻藍田,乃兵家要地,也正因如此,華州刺史不止治民,並且掌軍,可節製處所軍府,可謂緊急。

李世民對李元昌實在不薄,但李元昌的日子卻並不好過,或者李元昌是本身感覺本身的日子並不好過,特彆是在李承乾被廢以後的幾年。

李淵諸子,撤除天子李世民和已經亡故的幾人外,就以漢王李元昌和荊王李元景兩人最是年長,但如果要以李元昌之名謀逆,是絕無成事的能夠的,就算是軍中士卒也不會呼應,這一點李元昌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當年隋煬帝東征,楊玄感在黎陽起兵,一度情勢大好,但卻不從謀主李密之言,既不取河北,斷楊廣歸路,也不奪關中,得天下底子,卻挑選了最笨拙的體例去攻打洛陽,折損兵力又徒耗光陰,導致事敗。

李元昌有些擔憂道:“兵權在程知節和房玄齡手中,你雖是左屯衛將軍,為其幫手,但想要得其兵權,再與他為敵,隻怕不易吧。”

但李世民不知,李元昌眼下統統的恭敬都來自於對李世民和李恪的害怕,現在的李元昌越是恭敬,內心對李世民和李恪就越是害怕,也就越是仇恨。隻是以往李元昌礙於本身的位置一向冇有合適的機遇,但現在他看到機遇了。

漢王李元昌,高祖天子第七子,文顯當時,尤擅書畫,謂為當世大師。原高祖在時得高祖天子寵嬖,留於身邊,特許不之官,而後因開罪李恪,被李恪設想坐罪,才得外放,初為西韓州刺史,而後改任華州刺史。

李元昌看著柴令武信心實足的模樣,獵奇地問道:“程知節也是軍中老將,你有體例勝他?”

長安城,延康坊,巴陵駙馬府。

柴令武回道:“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

柴令武和李元昌一樣,兩人以往都曾與李承乾交好,算是李承乾門下,當時李承乾謀反時正逢柴令武之父柴紹過世,柴令武在府中守孝,未曾出府門半步,也未曾和李承乾同謀,這才逃過了一劫,保住了性命。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