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陳章細心想想也當不會,仙娘姿容絕麗,莫說是在揚州了,就算是放在東西兩京也是罕見的,李恪怎的還瞧不上她,莫不是李恪是有甚麼特彆的癖好不成?
一方古琴,本來安溫馨靜地擺在那邊,不過是一塊死物,可當仙娘將手悄悄放在了古琴之上,指尖輕操琴絃的一瞬,一陣動聽之聲劃弦而出,這一方死物竟似有了朝氣普通,在仙孃的指下活了過來。
李恪同王玄策曾見過仙娘,故而兩人麵露笑意自無不當,就連一旁的仙娘也不會感覺冒昧,但是一旁的陳章看了兩人的神態,卻一下子有些鎮靜了。
席間旁人聽了範庸的話,心中煩惱的大有人在,隻恨本身嘴巴張地慢了,叫範庸搶了先。
“好!”
李恪笑道:“女人不必過謙,本王所言句句失實,本日聞得女人琴音,如珠落玉盤,今後旁人再奏,恐怕本王也入不得耳了。”
仙娘出自江都煙雨樓,亦是青樓女子,範庸所言於她而言倒也算不上是驕易,乃至能以樂籍女入楚王府,也算是一件幸事了,不管是煙雨樓還是仙娘本身,都冇有回絕的來由。
仙娘欠身謙善道:“小女拙技,豈敢同宮中樂官比擬,殿下實在是折煞小女了。”
就在陳章想著是不是該宴後在去尋一趟王玄策,同王玄策探聽此事的時候,李恪的一句話終究解開了陳章的猜疑。
陳章問道:“殿下此前竟與仙娘瞭解?”
仙娘入場,李恪和王玄策識出了她的模樣,兩人相視一笑。
每日聞琴,說的倒是好聽,可看著範庸的模樣,就差把“收為妾室”四個也說出來了。
李恪道:“餘音繞梁,絃歌不斷,女人琴藝,比之宮中樂工亦有過之,本日之曲與日前所聞又大有分歧,本王深感佩服。”
跟著琴音忽急忽緩,忽重忽輕,仙娘纖長的十指在琴絃之上躍然起舞,撥動聽心的琴音也在湖畔跟著波紋波散了開來。
“鹿鳴”曲出自《詩經・小雅》篇,為漢雅歌之一,乃周王宴樂所用,哄傳於世,本日奏之,倒也正和情境。
李恪所言,自是謙善之語,但範庸卻道:“下官覺得,殿下之舉,雖是分所該當,但卻極是可貴,可為曆代揚州都督之表率,下官覺得,為表殿下之明德,當易‘保障湖’之名為‘卻美湖’,以傳後代。”
李恪笑著回道:“數日前,本王自洛陽取運河南下,曾在河上見過仙娘一次,那次本王有幸,得聞仙樂,至今仍念念不忘,不想本日承了陳公的情,又能一飽耳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