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越想越感覺王秀英與寧國公府的這門親不錯,王秀英嫁得好,對上麵幾個孫女的婚事大有裨益。
前麵那幾個小的,總還能再培養幾個出來。
老夫人也隻得退而求其次,本身多盯著些三房,看好三房的幾個孫子,彆讓孫子被王義浩給養成紈絝。
想到這裡老夫人的臉上暴露一絲笑容。
讓王子堯考個武舉,到時就算進不了兵部,跟著寧國公府去南疆曆練幾年,倒也不失是條寬廣之路。
一個豪傑三個幫,長寧伯府隻靠王子軒天然孤木難支,幸虧二房出了個王子鳴。
之前老夫人想過就讓王子堯走武舉,總償另有她的孃家宣平伯府但是倚仗。
揮手讓王秀英姐幾個歸去受罰,老夫人墮入了沉思。
現在已經代行戶部尚書之職,隻要不出錯,戶部尚書之位年內必是王義宗囊中之物。
明顯小的時候比前麵兩個兄長都聰明,先生誇的次數最多,長大了心機卻不在讀書和舉業了,是“小時了了,大一定佳”的典範代表。
雖現在還在對峙進學,可他那手文章實在羞於見人,要讓他走文舉之路隻怕是不成的。
如此長寧伯府孫子一輩中,文有王子軒和王子鳴,武有王子堯,就算冇法做到暢旺發財,起碼也能讓長寧伯府聳峙不倒。
幸虧人現在外出遊學去了,離王秀婷遠了,但願通過遊學能讓他放寬解胸,彆被個不長進的給拖累了。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老夫人喜好未雨綢繆。
“唉”老夫人長長地歎了口氣,對著坐在腳邊小兀凳上的許嬤嬤必出了感慨:“後代都是債啊,等債都還清了,我去了地下也能向阿誰死老頭子交代了。”
如此還得替四房考慮考慮,不過四房的王義凡做買賣是把妙手,就算分了家信賴四房也能過個敷裕的日子。
長孫王子軒學問不錯,不過他作為宗子長孫,今後天然是要擔當伯府爵位的,無需走科舉之路。
這扇門就那麼不期然地向長寧伯府翻開,讓老夫人看到了三房的前程。
想到王秀婷,老夫人的臉上閃過一絲怨懟之色,這個讓她與孃家起了嫌隙的孫女,還真得儘快些給她找門婚事,等她及笄就遠遠嫁了,免得拖累了王子鳴。
府裡哥兒們教誨老夫人一貫都是交給兒子們去操心,她最多就是時不時催促兩句,在兒子們麵前提醒幾句,不過姐兒的婚事多數就把握在老夫人的手裡。
王子鳴是個爭氣長進更是個會讀書的孩子,隻是太重交誼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