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的這個承諾,對他們來講具有極大吸引力,最固執的鄉民也不能不考慮。
各項標準肯定後,他親身帶領保護隊及部分隊長把鄉裡糧鋪的糧食采購一空,當天便兌現承諾,每人先發放了十五斤白米。
見劉安低頭轉了心性,鄉民們一時倒有些獵奇,逐步溫馨下來。
不等鄉民張嘴,劉安一招手,身後便有人將一個小木箱捧出來。
紅楓寨地湘江入口、洞庭湖畔,水運發財,交通便當,以此地為按照地,可進可退,何愁不能生長強大!
眺眼瞭望,劉安信心實足!
“三娃,這銅鑼是你敲的?另有冇有端方了?你爹再不濟,也是紅楓寨當家人,還輪不到你個娃娃敲鑼。”
“紅楓寨幾十年,端方不能壞了......”
世人聞鑼響來到稻場,不見寨主劉平,隻要劉安和一群陌生外埠人在場,頓時牢騷滿肚,當即便有父老發難。
沉默多時,在場的一個老者俄然開口了,“這些年我也想通了,不冒死就活不下去。可我們都上了年紀,想拚也拚不動了,你要我們這些故鄉夥另有甚麼用?”
天道社既然已建立,保護服從,拓展權勢,不能冇有基層辦理權勢。
“各位叔伯長輩,一大早把大師叫來,確切有些冒昧,我先給大師賠罪。”劉安說完,向一眾鄉民躬身見禮。
二叔公第一個上前,劉安從木箱中取出一錠紋銀交在他手裡,“二叔公,天道社船廠就交給你辦,不管大船劃子,先造十條,用錢去找歡歡領。”
劉安話音剛落,就在鄉民迷惑不解之時,一麵寬三尺、長五尺的紅色旗號當眾豎起。
鳴鑼議事雖是端方,但破鈔時候,而鄉民困苦,一年到頭,從早到晚,無時無刻不為活命而馳驅勞累,時候何其貴重,隨便敲鑼,冇個說法,鄉民豈能甘休。
劉安冇有勸說,他在等候,他曉得勸來的不如他們考慮清楚誌願插手。
“黑叔之前是鐵匠,技術應當還冇陌生。”
而劉安則與梁秋、劉歡商討肯定天道軍、保護隊、技術人薪俸以及魚獲收買、口糧支付等首要標準。
每一個鄉民都在思慮,現場一時墮入沉寂。
動靜傳開,當天便招收保護隊隊員二十二名,分派給梁秋練習辦理。
“各位叔伯各有技術,織網打漁、使牛耕地、打造傢俱,在天道社裡都有效處。”
靖康之變後,大宋金銀被金國大肆打劫,現在一兩銀子代價兩貫銅錢,十兩紋銀就是二十貫錢,能買白米十石,十兩紋銀對底層鄉民來講毫無疑問是一筆钜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