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學正忍不住高低打量起徐謙來,這一次用的是核閱和驚奇的眼神,竟是一副不成等閒視之的態度。
“此人若不是個騙子,那就是神童了。”滄學正內心給出了這個評價。
本來是大師發明在這府學裡並冇有看到知府大人的身影,反倒是杭州府學學正滄大人帶著一乾佐官巡查,普通環境,如果知府參加,定會豎起一塊知杭州府事的牌子,除此以外,另有一塊作書:‘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長牌,以示高貴。
三月十八,此時恰是杭州士子名流們踏青的時節,位於報恩寺不遠的府學大門卻又是人滿為患。
徐謙眯著眼,打了腹稿,隨即奮筆疾書。
王教諭淺笑答道:“恰是。”
徐謙將卷子呈上。
獨一一個神采淡然的也隻要徐謙了,徐謙旁若無人地尋到本身的考棚屈身出來,這府學的考場比縣學的好一些,起碼坐得舒暢一些。
沿途所過,大家都為他讓開門路。
“姓徐的莫不是答不了題,故而破罐子破摔?”
徐謙道:“不敢坦白大人,這是門生一時觸景生情,臨時感慨,汙言不堪入耳,讓大人見笑。”
滄學正麵色古怪,又重新打量起徐謙,他和那些隻精通四書五經的童生不一樣,畢竟是進士出身的學官,對詩詞之道尤其精通,那句長句看上去彷彿淺顯易懂,也冇甚麼富麗辭藻,倒是字字老道,句句包含深切的事理,如許的長句倒是一個少年所作,還是即興闡揚,貳內心不信。
又是一聲誇獎。
“小小年紀就這麼張狂,嘿……到時倒要看看他府試如何結束。”
滄學正不由暴露淺笑,道:“另辟蹊蹺,倒是風趣。”
接著便是承題,徐謙的文章破題時劍走偏鋒,但是到了承題、起講、動手時,卻又氣勢一變,模糊當中,非常妥當。滄學正看得連連點頭,一向興趣勃勃地看到收題,才抬開端來,卻隻是朝徐謙擺擺手,道:“你到那邊去坐。”
“這便是阿誰徐謙了,哼,真是好笑,竟也敢嘲笑天下的讀書人。”
很簡短的評價,但是讓一個學官對一個童生做出如許的評價卻也算是破天荒。
“是了,他和那錢塘的蘇縣令乾係匪淺,這才被點了錢塘縣試榜首,如果這一次府試出了岔子,到時有人聯名狀告,隻怕他這童生都保不住。”
但是現在,那本該是知府大人的牌子倒是不見,反而舉起的倒是‘督杭州學政正’的路牌,這就意味著,這一次主考的並非是知府大人,而是杭州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