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河微怔,眼底掠過抹痛苦。
她冇有碰到過波折。
縣令換了身官服,倉促趕到了縣衙門口。
翌日一早,許清河拿著母親給的錢,雇車去鎮上買了三炷香和紙錢,往宅兆前扔了,跪在地上燒紙錢,唸叨著許氏生前對他的各種關愛。
他領著許清河,到了客堂坐定。
“你倒是聰明,可惜運氣不佳。”縣令道。
“姐姐,我來祭拜你了。我馳念你的技術和琴棋書畫,我想跟你學。”
許清河道:“我曉得。當初家道貧苦,爹孃捨不得我刻苦,把我丟給了族兄。族兄也嫌棄我是累墜,不肯養我,我是餓著肚子到了都城的。”
等他辦完這些,天氣完整黑了。
許清河在家裡待了兩日,他又去縣城了。
“感謝大人,小民戴德戴德。”許清河道。
他冇有遲誤時候,又去了趟縣城,把錢存在了錢莊,預付了一百兩銀子,交給掌櫃的打理。
許清河便趁機求見。
“你是懷寧侯的胞弟?”縣令驚奇,“懷寧侯府不是式微了嗎?如何還會有這般繁華親眷?”
“另有,我不準你做傻事,曉得嗎?”許氏叮嚀他,“不然,娘也活不成了。”
“你姐姐已經死了七八年了吧?”許清河又道。
他答道:“書院傳授的東西,不過是矇混過關。我識字未幾,勉強算熟諳幾個字,其他的,還需得好學苦練。”
“冇有,娘。”
他的嘴角扯了扯,道:“我曉得的娘。”
他燒完了,又磕了三個響頭。
他的目光落向遠處,不再看母親。
丫環奉茶。
如果兒子再走,她真的冇活路了。
許清河嚇了一跳。
“你姐姐在京裡的宅子,你還住不住了?”縣令問他。
他對本身非常賞識。
他遞給縣令的名帖,表示本身乃是懷寧侯之弟,前來投奔親戚。
“你不曉得。你從小到大,就隻掛念著你姐姐。你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姐姐是孃的肋骨,而你是孃的腿腳……”許氏道,“我們都是一根筋,鑽牛角尖,永久想不開。”
“娘,我隻是想看看都城的販子。”許清河道。
她不捨得讓兒子分開她身邊。
許清河替母親按摩肩膀,哄著她睡下了。
“大人賢明。”
縣令點點頭:“我記得了,你們是從都城逃荒過來的吧?”
她一輩子順利。
她的兩個女兒,一個嫁出去了,另一個也是個薄命孩子。
她抱著許清河,嗚嗚哭了起來。
“娘,我是您獨一的兒子了,您該信我。”許清河緩緩道。
這個孩子的確聰明,他說話不繞彎子,非常直率,很合縣令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