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覺得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
德公享國二年。居雍大鄭宮。生宣公、成公、繆公。葬陽。初伏,以禦蠱。
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天子東遊,巡登之罘,臨照於海。從臣嘉觀,原念休烈,追誦本始。大聖作治,建定法度,顯箸法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六國回辟,貪戾無厭,虐殺不已。天子哀眾,遂發討師,奮揚武德。義誅信行,威燀旁達,莫不賓服。烹滅彊暴,振救黔黎,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大矣哉!宇縣當中,承順聖意。群臣誦功,請刻於石,表垂於常式。其東觀曰:
孝公立十六年。時桃李冬華。
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冇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關歸。
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儘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複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他殺。
秦並海內,兼諸侯,南麵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鄉風,如果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寒微,五霸既歿,令不可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彊侵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麵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謙虛而仰上,當此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地被山帶河覺得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賢哉?其勢竟然也。且天下嘗同心併力而攻秦矣。當此之世,賢智並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阻險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遂壞。豈勇力聰明不敷哉?形倒黴,勢不便也。秦小邑並大城,守險塞而軍,高壘毋戰,閉關據阨,荷戟而守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下未附,名為亡秦,實在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師。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對勁於海內。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為禽者,其救敗非也。